星期四, 5月 07, 2009

從《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說起


機緣巧合,我有幸參與《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一書,也應該是三十多位撰文者中唯一的香港人。此書一月底在台北初版,三月已加印二刷。在網上瀏覽一下,見台灣和內地的讀者或樂迷對本書都有不少討論,對名單各有批評爭拗。台灣辦了幾場座談會,多角度討論流行音樂,十分吸引。香港對此書的反應似乎十分冷淡,談的人少,書店也沒怎麼擺出來。

我沒有參與投票或評選。編輯在名單確定了以後才找人撰文,而我是較後期才加入寫手隊伍的,很多我想寫的專輯都已名花有主了。名單惹來爭議,應該是必然出現的吧。任你用任何機制,任何標準,找任何有代表性的評審組合,要從三十年來眾多專輯中選200張 (從1975-1993選100張, 1993-2005選新100張),結果必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我第一眼看到完整名單時,的確也彈出了很多問號 。怎麼會有這張專輯? 怎麼可能會沒有那一張? 不過,流行音樂本來就跟個人經驗與口味密不可分,這類名單,也只能是一種參考。我同意,選「最佳專輯」的評審人選組合或可再議,評選機制及標準應可更完善,不過我更同意本書主腦之一馬世芳的一番話:

「…我始終覺得榜單是這本書最不重要的部分,評選出來的名單本來就是僅供參考,不是什麼威權。怎樣去認認真真論述這些唱片的時代意義才是我比較在乎的。任何創作都不可能脫離它所從出的時代而獨立存在,但真正厲害的作品,往往既和它所從出的特定的時空背景緊密聯結,卻又能體現出普遍的感染力,不致與時代同朽。我想流行音樂在本質上雖是朝生暮死,作為一個藝術門類,和詩歌、小說、電影、繪畫,還是有些共通的性質的。近10多年來,華語流行音樂愈趨碎裂分眾,唱片景氣大不如前,音樂在青年人心目中,也早已不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幾乎生死相許的精神食糧,而更像是嚼嚼便可以吐掉的口香糖,這就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了。羅大佑、崔健、王菲那樣橫掃時代的偶像,大概是很難再有了。現下是分眾的時代,大家各擁其主,也沒什麼不好…」
(全文: 馬世芳再版《百佳專輯》 音樂不再是精神食糧)
我一直在想,香港有沒有可能企劃製作這樣的書呢? 數年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出「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並出版專書,逐一點評,是很有價值的紀錄與參考。

由香港人評選及撰寫的「香港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或「華語流行200音樂最佳專輯」可行嗎? 我有這個願望,是我的確希望香港除了那一堆沒什麼意義的頒獎禮以外,有一班人會認真地去檢視、思考、討論、以至爭辯過去數十年香港流行音樂的優劣及發展歷程(還有從香港的位置看兩岸的流行音樂),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說新不如舊或埋怨樂壇而死,也會藉此從不同面向重新閱讀歷年流行音樂與香港人所建立的種種關係。如果一本書可以引發更多更深入的討論 ,那就更是美事。

(我知道個別媒體或樂評人有做過一些類似的名單,但都是比較個人的選擇,未能廣納更多人的看法。)

我的願望如此,但我深知難度極高。可能要轉換成另外一些形式才較可行吧。


《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官方網站: http://www.200albums.com

時報出版
企劃製作: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編輯統籌:陶曉清、馬世芳、葉雲平
統籌協力:蕭玲玲
主編:林怡君
撰 文:王方谷、朱采屏、(吳清聖)、李俊傑、林宗弘、林怡君、祝雁敏、孫梓評、翁嘉銘、袁永興、馬世芳、馬欣、梁岱琦、莊琬華、陳玠安、陳歆怡、陳銘匡、陳 慧雯、陳樂融、陶曉清、游維如、程嘉華、黃秀慧、黃婷、葉雲平、葉雲甫、蔡銘育、鄭力軒、鄭湘敏、鄭鏗彰、簡世昌、羅悅全(依筆劃順序)

出版社宣傳文案:
本書緣起於1994年由陶曉清與台大人文報社所合作的《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9-1993.1》,當時由陶曉清出面邀集一百多位專業人士評審投票,從專輯整體、原創性、詞、曲、演唱等方面評分,選出了從1975年楊弦的《中國現代民歌》起,至1993年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並由人文報針對每張專輯撰寫介紹,編撰成專書。

這本原為大學社團的出版物,意外成了台灣流行音樂史上至今唯一一本具專業與權威性的Music Guide,也見證記錄了台灣的流行文化史。這本「百張最佳專輯」在許多歌手和樂迷圈中成為絕版經典,甚至包括大陸都還有許多樂迷爭相複印收藏。


如今由音樂人交流協會主辦,陶曉清及馬世芳母子攜手策劃,葉雲平主編,接續前書,再度邀集樂界專業人士選出了1993-2005年間的百張最佳專輯,結合先前的百張,本書選出了從1975到2005,共30年間流行音樂最佳的200張專輯。


本書製作前後耗時八年,召集多位知名DJ、作家、記者、樂評人等合力為兩百張專輯撰寫精闢評介。書中共收錄108名歌手、22組團體、2000首以上的歌曲,每張專輯都有專業詳盡的介紹及封面圖片,加上豐富的歌曲出版參考名單,可說深度與廣度兼具,訊息與情感共載。本書可說是台灣目前唯一一本全方位的流行音樂聆聽指南評鑑聖經,也深具流行文化史的意義,絕對是所有樂迷案頭上不可或缺的一冊!



4 則留言:

Damon 說...

也不一定要出書?

也不必用上「最佳」這兩個字?

我其實也有計劃幫廣東唱片做類似的東西,你有興趣嗎?

暈塵 說...

Damon:

對。不一定要出書. 也不必用「最佳」二字 (但我還未想到用什麼字眼取代較好, 似乎都各有問題)。

我有興趣啊,再聯絡傾傾!

gar~* 說...

如果香港也能做類似的事那真的很不錯~ 不過這類名單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它的定位: 個人口味, 流行程度, 音樂質素, 大膽創意, 社會文化... 落腳點有很多, 正如那些電影清單, 總是數來數去也數不盡~

暈塵 說...

gar~*:

你說的正好也是我常想的,實在有頗多問題,但也說不定是開拓更闊討論/思考空間的機會。或者應該鼓勵百花齊放,多點不同角度的名單會更好? 我覺得歐美媒體常搞的那些電影、音樂名單,雖然真的選來選去,有時很無聊,但如果主辦單位/評審的態度、名單定位是清晰的,倒也很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