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9, 2022

《雪堡雨傘》— 就只能這樣

 

有些老電影,每次有機會能在大銀幕看時,就已經期待下一次。早陣子在戲院再一次看積葵丹美的”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1964),中文譯名無論稱它《雪堡雨傘》、《秋水伊人》抑或《愛果情花》,都無損這部電影的甘醇美好。結局揪心依然,即使男女主角離別的時間遠不及《半生緣》的十八年,但雪中重逢,還是有那種「回不去了」的蒼涼。

「她(小女孩)長得很像你,你想見她嗎?」「我想你可以離開了。」「你現在過得好嗎?」「好,很好。」

大抵生命中很多事情,我們都無能為力。就是這樣了,只能這樣了。於是,無謂拖泥帶水。放手,然後move on。

男主角Guy 在Aunt Élise離世後曾跟Madeleine說,我們做的每件事,她都將會有份。離開的人,不曾消失,而是總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伴隨。

所以,即使Guy 和Genevieve此生也許不再相見,他們各自的家庭還是會有分別叫François 和 Françoise的男孩女孩,還是會在雨天攜著雨傘,還是會聞到汽油的氣味。

那些鮮艷奪目的色彩,那些教人神傷的旋律,在悠悠歲月,偶然就會浮起。

“Toi, tu vas bien ?”

“Oui, très bien.”

雨會洒,雪會下,也都會停。就只能這樣。就是這樣。


(2022年6月7日)

《誰和誰共母》- 歷史不會沉默


艾慕杜華新片《誰和誰共母》(Parallel Mothers)以兩個母親的故事為主線,但刻劃得更深入的,是面對西班牙內戰的歷史創傷,與追尋真相的勇氣和鍥而不捨。每一個遇害者都有他們的故事與靈魂,每一個家屬都有他們的傷痛與堅持,而政權都總有要人沉默的方法。電影尾段,被埋葬數十年的遺骸重見天日 — 歲月流逝,而靜靜地躺著的他們沒有被忘記,而歷史的殘酷亦不該被忘記。最後一鏡,電影畫面黑底白字,呈現Eduardo Galeano的話 (大意):

「歷史不會沉默。無論他們如何焚毀它,無論他們如何破壞它,無論他們如何撒謊,人類歷史都拒絕沉默。」


(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7月 02, 2022

十二首歌與我的2021


十二首中文歌,側記我所經過的2021年。這個我的年度項目,由2006年開始。每年都請容我重提,這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或X大推薦,而只是透過一些我喜愛的歌曲來記錄該年我是如何度過。關於歌曲,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聽這十二首歌和讀我為每首歌寫的零碎文字,大概也可以摸索到我那一年的生活輪廓。本文會先由第12位開始倒數,直至最後第1 位。文末還附2006至2020此年度項目的連結。


12   泳兒 —〈荊棘海〉

曲: 馮穎琪 詞:周耀輝

你的身體這裡那裡偶然就會痛起來。

你咬一咬牙,忍一忍,就過去了。

你的腦海偶然就會翻起湧浪。

你深呼吸,等一等,就過去了。

你在路上總是被左拉右扯,來回進退。

你抓緊自己,未有下墜,

但時間在你腳底洶湧地流過去了。

吸一口氣,踏出一步。

據說九成的恐怖都是想像的,九成的荊棘都是偽裝的。

你敢的話,能越過去,就好。

如果你看得清前面的美好。


//等待    到終於不記得等待

若你在    叫喚我歸來    歸來    荊棘海

能越過就有未來

傷害    到終於不覺得傷害

亂世外    看著我漂在盪在   一樣活在

在刺在痛為了蓬萊

荊棘海    來荊棘海

能越刺越痛越有未來//



11  方皓玟 —〈浮沙〉

曲:方皓玟 詞:Oscar

2021年夏天,我在讀旅居柏林作家陳思宏的小說《鬼地方》,又在戲院看了很多齣法斯實達的西德舊片。那些殘酷而溫柔、暴烈而敏感,奇詭卻又赤裸的情節與情緒交纏,讀完看完,我都像跌入某個黑洞之中,不想出來。

陳思宏在小說的後記這樣寫:「……我總是想到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名句:「過去不曾死亡,過去甚至還沒過去「」(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有記憶、傷痛,想掩埋、遮蔽,過去如影,往事隨行,有過去就有鬼,人間處處都有鬼,或許,你我皆為鬼。」

在hirsk的編曲中,我閉上眼卻凝視著,那個不斷被掩埋而不斷想爬出來的鬼。被回憶浸沒,被傷痛掩蔽,從壞新聞堆中浮出呼一口氣,從工作壓下來前挖一個洞。有時在浮,有時在沉,有時不見五指,有時指縫滲光。


//讓我下沉浮沙之下

告別數日無須徹查

腦部浸在無聲低窪

理好 瘡疤 傾倒這破爛籬笆

願我活埋浮沙之下 再別費力來牽掛他

不執於追光 這是 沉淪的優雅//


10 Mirror —〈Warrior〉

曲:Val Del Prete / Hwan Yang 詞:林若寧

Rap詞 :Lokman@MIRROR / Alton@MIRROR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Mirror的名字,源自ViuTV董事兼總經理魯庭暉中學時代的回憶,是當年學生會選舉對家內閣的名字。

都說,「鏡」總是最特別的符號,它可以有無限種解讀可能。你把兩面鏡以不同角度不同距離擺放,已經可以看出無限景像。何妨是十二面,或者更多。

在香港處處都是鏡的這一年,你從鏡裡看見什麼?看見過去、現在、將來的自己,抑或過去、現在、將來的我城?

這一年,Mirror十二子,以及與他們相關的種種文本,對應了此時此地多少人的集體情感,在創傷中築起了幾十年難得一遇的情感結構。

成軍時別人嘲笑他們三年後仲喺度先算,然後偏偏兩年後他們就如奇蹟一樣給人刮目相看,把大台搞得陣腳大亂,為歌影視與廣告業帶來震盪。當觀眾見證著他們呢度嗰度修修補補,逐步成長,走跟前輩偶像們不一樣的路,年輕的或會有共鳴,年長的或會投射那種對年輕人自信創新天地的敬意與疼惜。販賣夢想與青春有時會很廉價,但在如斯艱難的此時此地,有時人就是需要有一些簡單的寄托,給人喘息的空間,依靠一些想像,一些光線的折射與反射,來持續地看見隙縫裡的希望。

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是口號,也是現實,也是期待。


//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

越鬧越熱鬧是轉機 越靜默越寂寞難有驚喜

運用念力凡人亦都可以飛

拆去幾多關卡 多了幾多怪咖 擁抱他 以新血灌溉天地//



9 謝安琪 —〈離不開〉

曲詞:謝安琪

這幾年,如果覺得一切很困難,有時會讀一行禪師的書。2021年我看了常霖法師的禪藝展,另外又開始讀多一點莊子與老子。

以往到異國旅行時,往往能靜靜地慢慢地看海看雲看湖看山。這兩年滯留在香港,雜事纏身,總是未能走進自然。

知道要放下,知道要好好呼吸。但修行未夠,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聲音在腦海中騷擾,這樣那樣的念頭在腦袋森林中竄來竄去。

但是啊,據說能夠覺察就好。等一下,都會過去的。

老莊的學說,不都在說,只要真實就值得欣賞,萬物都是真實的,所以萬物都值得欣賞?

就趁新一年,好好理解,好好感受當下的美,不完美的美,不再青春的美。

來唸一段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天陰缺月 有時

煙火散落 不止

從倒帶看的 春風得意

再聚何時

我所愛的 我不改

甜苦悲歡用我 承載

汗滴掛 春天的雲彩

涙落遍 天一方這星海

也裝滿似春風暖的愛

願花開 心無罣礙//


8 Luna Is A Bep - 〈每當幻變時〉

曲詞:Luna Is A Bep

有時因為想起某部幾年前的香港電影,某些幾年前的廣東歌,就會跟那年頭的時空連接起來。然後發覺,才不過幾年,那個存在於舊片段舊音樂舊記憶裡的城市,如今已經變得無法辦認。我們,都早已回不去。

如果周圍的變化太急促,那麼自己呢?也許停滯在某種狀態已經太久,左顧右盼,始終沒法踏出那個欄柵,於是眼巴巴看著周遭的幻變,年華的流動,問題的累積。

「我們花很多時間找人生的答案,但也許答案本身就是一片混沌。」電影《同學麥娜絲》


//一朝失足都不緊要

撐到最尾放棄了都不緊要

即管悲傷放肆控訴放肆懊惱

待絕望變做肥皂泡 化作了霎眼那舞蹈//


7 RubberBand - 〈Ciao〉

曲:RubberBand 詞:RubberBand & Tim Lui

2021一整年,你已經跟幾多人、事、物道別?

你每天查看臉書的動態回顧,原來以前那些每年常見的畫面,如今已經無聲告別,無法重現。

你Google一些資料,點進去,都是404頁面不存在。

你如常想click入一些臉書或IG頁面看看,它們早已消失,不留痕跡。

你收到email,Whatsapp,Signal,都是說再見珍重。

難得的聚餐,都是為了說再見。

你其實並不太相信「約定再見,就會再見」,因為你知道,有時候,道別就是永遠。

但是,你更在乎有沒有好好說再見,有沒有好好經歷每一個過程。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那次相見,那次做的事,那趟走的路,會不會就是最後一次。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所有人、事、物都會消失於地球上。

但所有人、事、物,都可以被好好珍藏於心中。

然後,某種力量會凝聚。

所有人、事、物都會改變, 都會轉化。

就這樣,彼此努力同行一起,好好說再見,好好期待再見。

「就會再見」 — 無論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形態。認不出臉孔,也認得出魂魄的印記。


//這刻我們在一起 笑喊悲喜

巨浪翻起 亦是在一起

聽朝散聚誰先飛 未及嘆氣

細緻收起 曾同行一起的美

懇請每天 好好地過 安定還是冒險

好好掛牽 來日後見

說了再見 約定再見 就會再見//


6 MC $oHo & KidNey ft. Kayan9896 - 《係咁先啦》

曲:鄧東成 EAST CITY    MC $oHo 

詞:MC $oHo

去與留,是2021年此地的主題吧?所以這首歌,這句hook line,入屋,也入心。

去與留,其實也不止於地方 — 也可以是,去留一份工作、一段關係、一種生活方式,一些價值,一些堅持。

外面雜音很多,眾說紛紜,但更煩擾的,總是內心小劇場。

最終,都是自己與自己的拉扯。

別人都忘記了。只有你還伴著你自己,為自己負責。


//要走就要走 要夠膽講出口

要走就要走 搵呢到嘅出口

走先喇係咁先喇 下 次 再 玩 吖

再見喇係咁先喇 下次見啦吓

走先喇係咁先喇 下 次 再 玩 吖

再見喇下次見啦 有下次嘅話//

5 柳應廷 - 《狂人日記》

曲:吳林峰 詞:小克

2021年初閱讀董啟章的《後人間喜劇》,不太搞得清楚《後人間喜劇》裡模控學 cybernetics、康德機器以至entropy高高低低等的理論。但我想起,我的大半生不就是在Full Luck Theory 和 Poor Guy Theory 中徘徊交錯,控制不了什麼時候符碌,什麼時候仆街,但在無數不可知的因素拉扯當中 — 可能是宇宙萬物的演算法,可能是命運,可能是偶然,可能是某種業力,因果因果因果,就這樣走著走著,高低起伏,大概不會一直符碌,也不會一直仆街。

「我們不必拋棄秩序,但我們也不用害怕混沌。我們尊重大自然的規律,但我們也要擁抱生命的偶然。」《後人間喜劇》如此提到。

人的意識什麼時候真的能夠給下載、上載、更新?抑或,我們其實一直在更動自己的意識、自己的記憶?日子過去,意識也許在不經意之下一直給更新,我們所認知的時空也不斷被自己的意識重構。任何時候都可以是全新的自己,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

在有序與混沌之間,在計算與偶然之間,在full luck與poor guy之間,在丟失與尋回之間,我希望好好呼吸,好好踏前一步,好好寫下一章日誌。


//看宇宙 多虛構

一出生 已劇透

舉骰子 送上帝手  

貪生 貪了新 不記得厭舊

蒼生 肚餓時 張口

心一顆 花一朵

跌入 世間亂流

不必唱經 不要唸咒//


4 黃衍仁 - 《濁水漂流》

曲詞:黃衍仁

2021年去過好幾次西九文化區。廿多年來目睹這片人工地,從零到有,經歷種種的爭辯、改變、妥協,到今天主要設施相繼啟用後的模樣,感覺是百味紛陳,有點虛幻。

在西九文化區,另一個角度望熟悉的海,望著彷似一樣的繁華,就是會記起,這年來種種令人窒息的消息。

在這裡,人們該如何繼續文化,繼續創作?

或者有些人,就只能像《濁水漂流》電影中木仔那樣,不能言語,不願言語。


//看著營營役役的煙花

在抽搐的高潮裡墮下

聽著明明滅滅的燈光

重複著昨日的笑話

看著徐徐掉下的煙灰

混入急風裏的細砂

聽着搖搖欲墜的大廈

迴盪着不息的咒罵

回家吧

若有路我願回家//


3  Serrini - 〈I’d Like A Drink〉

曲:Serrini, Him Hui, Nicky Tong 詞:Serrini   

其實,我已經有十多年基本上不喝酒。直至這一年,世界太荒誕,人生太艱難,我才覺得,或許應該喝一點點。

這一年嚐了許多家本地咖啡店的手沖咖啡。也許香港這兩年間少數的好事之一,就是有不少年輕人,趁租金下滑接連開了一間間用心經營的咖啡店。能夠坐下來喝一杯店員手沖的精品咖啡,即使是在工作堆中,即使是在雜務海中,即使是在壞漩渦中,終究也是值得記住的好時光。

畢竟,飲多啲水,讀多啲書,食得好啲,瞓得多啲,呼吸順啲,笑得真啲,好好過生活,才能面對大時代新的背景,才夠心力做其他應該做的事。


//徬徨的心一再若淌淚不定

I’d like a drink

換大時代新的背景

下個災難不孤單

一起 見證//



2  C AllStar -  〈留下來的人〉

曲:徐沛昕  詞:曰云 

2021年個人最有意義的經歷之一,就是在戲院看了七齣奇斯洛夫斯基(1941-1996)的電影。想起來,第一次看他的電影,已經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事。時間原來就這樣溜過,日落日出,潮起潮落,人來人往,然後,我帶著再不一樣的身心、魂魄與經歷,來到2021年的此時此處,重新被奇氏的電影觸動。

2021年在回顧展(Part 1)中重看奇氏那批拍於八十年代波蘭的電影,如今感受自然尤為深刻。

1985年的《無止無終》(No End)中,老律師在勸政治犯妥協時說:「選擇生存的人必須忍受很多。」

也許,看似可以自行選擇的,其實都只是另一次的偶然。以為一個選擇會比另一個選擇好,其實都只是面對不同的未知命運,忍受不同的愧疚與傷痛。

離開與留下,堅持與妥協,生存與死亡。每一個人都躲不過時代的大環境。《盲打誤撞》(Blind Chance) (1987)裡,呈現主角因為三種不同的機緣,開展人生的三種可能性,但無論在哪一個平行時空,最後也擺脫不了時代,踏上的總是不歸之路。

據說,奇斯洛夫斯基這樣說過:「我認為我們一直與自己的命運戰鬥。就算天命如此,我們也會作出反抗; 這可能是我們苦難的根源、有志未竟的苦惱……但我並非宿命論者,我不相信一切天早注定。」

//可知留低的與重生的 卻在這邊

只可接受 新生活的蛻變//


1 my little airport — 〈那陣時不知道〉

曲詞:林阿p 

2021年進戲院看舊片的數目遠比新片多。如今放舊片的地點當然夠多了,但去年還是有幾次機會,走到香港藝術中心看戲。

想起90年代中的好幾年時間,我都總往藝術中心跑。下班後的夜晚,週末的大半天,就留在那時還

叫林百欣電影院的地方,學習看一眾大師與新銳導演的電影。

每次去藝術中心,都要走過橫越告士打道的天橋。

有時在奔跑狀態中,要趕電影開場。有時比較悠閒,可以慢慢邊走邊看。

我很喜歡走這道天橋。一邊是告士打道,另一邊可見夏慤道。橋下車來車往,如城市的脈搏奔流。

有時順暢滑行,有時停滯猶豫。

但車龍終會向前,朝向它們各自的目的地。

從前在橋上,看見過燦爛的陽光落在兩旁的玻璃高樓,看見過夕陽餘暉映在移動的車龍,看見過夜色與路燈守護著夜歸的人們。

後來,橋的兩邊發生了很多事。每次經過這橋,也許又會碰到某些記憶的痕跡。

2021年再次走上這條行人天橋,發現原來橋的兩邊都裝上了鐵網。

同樣的一段行人天橋路程,就仿如走過一道鐵籠。

如今再看這片城市風景,就只能隔著鐵網,畫面都有一個個方格。

在同一條天橋上,在一個又一個框中,重新認識這個地方。

//那陣時不知道

置身的日子都發亮//



(文首照片:2021年再次走上這條橫越告士打道的行人天橋,發現原來橋的兩邊都裝上了鐵網)


十二首歌與我的2020

十二首歌與我的2018

十二首歌與我的2017
暈塵選2016十二曲


《Aalto建築情書》- 建築大師、建築物與人

 

芬蘭導演Virpi Suutari的紀錄片《Aalto建築情書》,重構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1898-1976)的故事。除了以鏡頭溫柔而細膩地展現 Aalto著名建築作品與人的連繫,電影更花不少篇幅觸及Aalto與兩任妻子的關係,強調了大師的女人不單在背後,更是在旁邊擔當重要實務工作的團隊伙伴,只是那個年代的女性在建築界的貢獻還是處處受忽視。電影也沒有一面倒造神,後段也頗深刻地提到Aalto晚年如何在國內受到批評,從前曾經挑戰建築界權威的初生之犢,成名後年邁後就被年輕一輩狠批,世間的世代矛盾也大概如此。

本片偶有佳章,攝影與音樂俱佳,但在整理大量材料時,未免組織得略為吃力,有些細節也未盡清晰,頗為可惜。但本片還是難得地嘗試從不同角度去呈現建築大師、建築物與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下次如有機會再訪芬蘭,要找幾件他的建築及設計作品看看。

“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u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creative power in ourselves.” Aalto如是說。

(2021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