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6, 2016

《少年滋味》— 為誰而唱的歡樂頌



張經緯導演的紀錄片《少年滋味》固然關於少年,但也不止於少年。坊間已經有許多評論聚焦於青春、夢想、現實、家庭、世代差異等關鍵詞,我想談的是另一個貫穿全片的關鍵詞 — 快樂。

紀錄片始於一場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音樂會,當中近萬青年大合唱《歡樂頌》的演出片段一再穿插出現。每當鏡頭從萬人高歌的亢奮移向一個受訪少年的身影,對比清晰,也彷彿在探問 — 歡樂,從何說起?

電影中的少年(以至家長),幾乎都有談到,何謂快樂 (或者,何謂不快樂)。從第一位受訪少年Brian和他哥哥的對談中,就已經有意無意地點出 — 快樂,正正就是人生意義所在。成長的旅程,也應該是尋找快樂的過程。

只是,快樂很難。尤其在今時今日的香港。

快樂不快樂,其實不也源於現實與想像中的差距?少年以為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以為師長會聽他們合理的意見,以為學校裡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以為做善良的事別人就會欣賞。那些想像中的美好,在現實中並沒有一一出現。

當然,片中不快樂的,除了少年,還有家長。其中一位直接洩露了心聲 — 小孩子就應該快樂嘛,長大後就不會再快樂了(說得像是多麼理所當然!)。生活在香港,成年人大概都沒法成為那個夢想中的自己,唯有將希望押在孩子身上,期待下一代填補他們再也補不了的差距。於是,身為教師的父母不願女兒Vicky成為教師(因為「教書咩都做唔到」),不願她加入「演藝界」(愛音樂就是「演藝界」?),而希望女兒成為醫生等的專業人士 — 因為這樣才能跟其他親戚看齊。

愈是期待,愈不快樂。少年左右失據,既不是父母想像中的好孩子,也實現不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日子一天天過,差距愈拉愈遠。誰都不怎麼快樂。

是的,快樂很難。但還是可以在某些觸不到的東西中找到。譬如音樂,譬如自由的空氣。

有時候,真正的快樂,都不能,或不用說出來。每個人都有獨家避風港,可以在那裡避難、喘息、自得其樂 — 即使旁人無法理解。對於被欺凌的凱婷來說,可能是遊樂場某個神秘角落。對於新移民華仔,可能是在家鄉和童年友伴搗蛋的過程。對於樂恩,就是寫作和cosplay。對於Paul,當然就是不斷的做義工。

《少年滋味》的結構頗具心思。《歡樂頌》和各種音樂貫穿全片,九個青少年的訪問大致可分成四組,互為對照 — 三個看似養尊處優的中學生(一個愛談哲學、一個成績優異、一個身為風紀隊長),對比三個處於陰影下的少年(分別因身形、新移民身份或家庭背景被欺凌或歧視),再對比兩個天真有夢的小學生,以及一個踏足社會堅持有夢的廿四歲青年,三個世代,快樂與愁緒並置,步伐或許相似,感受未必一樣。

都說時代變了。與其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不如問,我們還識不識快樂的滋味。

影片開首的那場萬人大合唱,是多個組織在政府支持下策劃的「青年活動」,目的是「透過年輕人演繹喜悅人生的真締,將歡欣傳送社會不同角落」。鏡頭拍到高官貴人在觀眾席上鼓掌喝采,司儀說此合唱成功打破世界紀錄。字幕告訴我們這天是2014年12月6日。

也是在這一天,有更多的青年在街頭上,追尋他們所要的快樂香港。只是不久以後,他們就知道,這些追求,這些理想,是不被允許的。

影片尾聲,引述愛寫作的少女樂恩以「雨傘」為題的文字,直接呈現新一代對社會的期許。最後以Brian 即興引吭高唱”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 I'm going to let it shine”作結。

或者,快樂不一定要跟著誰的指揮棒。像Nicole說,我揀的,就係有自由。不論什麼年紀,能在屬於自己的地方,唱自己想唱的歌,做自己相信的事,就是快樂。


星期四, 4月 28, 2016

時間都叫我蹉跎


去年6月某天,我從芬蘭赫爾辛基乘火車往海門林納(Hämeenlinna)一天遊。適逢西貝流士(Sibelius)誕生一百五十週年,我特地先去參觀他出生的故居,遙想國寶級音樂家是如何成長的。那是一間小小的木房子,平凡樸實。就像任何一個普通家庭,那時候他們或許會問,這小孩到底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他會怎樣去渡過幾十年的歲月?

離開木房子,天色已經開始灰暗。我明明查過,這天的降雨機率比較低,但似乎還是避不過。我趕緊快步走去下一個景點,可是不久雨開始越下越大。放眼望去,都沒有避雨的地方。我撐著弱弱的折傘,頂著突如其來的暴雨(是真的,在香港我們已稱之為暴雨),前後都只是路。沒有一家店,沒有一個簷蓬。我腦裡閃過,應該依原定計劃往前走(但同時要看地圖找路,也不肯定要走多久),還是用十多分鐘折返原地?

雨沒有停下讓我思考。懊惱的我一手抓著傘子,一手查著地圖,踏過泥濘,小心翼翼行上濕滑的斜路,行錯又行錯。

時間不曾停頓下來,但它沾濕了我。

終於來到海門城堡(Häme Castle),雨就開始減弱了。這是一座十四世紀時建成的城堡。數百年來,幾許晴雨風雪,它都還在這裡。但曾經在這裡的人呢?時間過去,有些事物永恆,有些化為烏有。

雨後空氣清爽。本來打算離開城堡後就步回火車站,但美好的空氣引誘我拐了一個彎,意外地走到湖邊。幾次到訪芬蘭,遇過很多湖泊。這個我不知道名字的湖沒有特別壯麗,卻有種難以形容的靜謐美好。芬蘭人在雨後陸續走出來,緩緩地沿小徑漫步、遛狗、慢跑,年輕人在嬉戲,在樹木和湖水之間,一切都如此日常,如此淡然,如此愉快。

我在湖邊逗留了很長時間,想好好記住這一刻,好好呼吸當下的空氣。這樣算是蹉跎時光嗎?然後彷彿有點明白,村上春樹為什麼要安排多崎作來到這裡,處理畢生心結。

時間到底是怎樣流過的? 或者問,我錯過了多少個當下?

前兩天是林憶蓮五十歲生辰。廿多年來,她的音樂總在適當的時候給我心神上的依靠。上個月她在演唱會中,唱了兩首不太熱門的歌,兩首都關於「不老」— 《感情不老》和《紅顏未老》。

「時間都叫我蹉跎,忘了日子怎樣經過」。我總是抓不住時間,只好嘗試撐住搖搖欲墜的自己,在路途中嘗試尋找更美好的風景,活好無論晴雨的每一個當下。儘管,很難,很難。

而我更愛《紅顏未老》中周耀輝寫的這一句「未老的是我未來,未老心未老」。

然後我就記起蔡明亮這樣說過:「我心裡住著哪吒,不肯長大,誰也管不住,甚至自己。」

時間還是不斷地流動。我希望,繼續學會欣賞當下時光,仍敢想像未來。對著年輕人,我認老,但也未老。

2007: 隨風而行

(照片: 2015年6月攝於芬蘭海門林納)

星期三, 2月 10, 2016

暈塵選2015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音樂太多,時間太少,碰上愛上都講緣份。以下個人主觀選擇,未必理性。 八張香港、五張台灣、兩張內地。

年度專輯 -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

02  李拾壹《小人物語》

03  蘇打綠 《冬未了》

04  C AllStar 《生於斯》

05  HUSH 《機會與命運》

06 黎曉陽 《上上下下左右左右 B A Start》

07 崔健 《光凍》

08 盧凱彤 《Pillow Talk》

09 Nowhere Boys 《Nowhere Boys EP》

10 陳珊妮《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

11 岑寧兒 《Here》

12 林一峰 《Crossroads》

13 麥浚龍《Addendum》

14 蔡健雅 《失語者》

15 李健 《李健》


回顧

暈塵選2014年十二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鍾氏兄弟 — 《極》

暈塵選2013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蛋堡 — 《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 )

2012和2011年都沒有寫到年結榜單。補充一下,2012年的年度專輯是林憶蓮的《蓋亞》,2011年的年度專輯是盧凱彤的《掀起》。 

暈塵選2010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RubberBand 《Connected》
暈塵選2009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my little airport 《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暈塵選2008年15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羅大佑、林生祥、吳志寧、胡德夫、張懸、陳珊妮、濁水溪公社、黃小禎、黃玠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 
暈塵選2007年15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方大同《愛愛愛》
暈塵選2006年12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雷光夏 《 黑暗之光》)
暈塵選2005年12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 林一峰 《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星期二, 2月 09, 2016

暈塵選2015年十二曲

2015年6月攝於芬蘭海門林納(Hämeenlinna)

十二首華語歌,側記我的2015年。每年都請容我重提,「暈塵年度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只是透過一些我喜愛的歌曲來記錄這一年我怎麼過。關於歌曲的,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聽這十二首歌和讀我為每首歌寫的碎碎唸,大概也可以摸索到我那一年的生活輪廓。 (歷年名單及文字,請見本文最底的連結。)

暈塵選2015年十二曲

01 2015年度歌曲

《天色很暗》— 盧凱彤

曲詞:盧凱彤

「生命中有多少事,如果一直擱置不理,會怎樣?不論是朝著美好或敗壞行去,此一命題,像頒發了一道賴皮的免死金牌; 啊,可以不用解決,讓它自行發爛、腐朽、破壞,甚而昇華,加值,再生,毫不再乎,只等著時間的處決。」(孫梓評《知影》 p.259)

2015,天色很暗。2016,祝你愉快,祝我愉快。這裡,留白。


「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曲: 倫永亮 詞:林夕

今年(甚至近幾年)最重要的香港電影毫無疑問是《十年》。到了《自焚者》一章,全院肅穆,很多人抽搐,打開袋取紙巾,甚至飲泣。不純是因為埸面煽情或感人,而是生於此地的我們,面對我城急速崩壞,一份共有的壓抑和沉痛。電影預告的未來,彷彿近在眼前,隨時都可能發生,

傘後一年,高牆愈來愈高,群魔亂舞,爪牙張狂,我們天天呼喊「守住香港」,卻愈來愈懷疑我們能守得多久。《十年》最後還是給了我們一絲的希望 — 在《本地蛋》一章,廖啟智飾演的賣蛋者說,「「唔好慣呀,慣咗就冇㗎啦。」是的,不要習慣政權的荒謬,不要習慣社會的不公,不要麻木。

因為我們還希望,大學仍是大學,旺角仍是旺角,香港是香港,香港人是香港人。


「生於烽煙裡 沈默叫囂都被討厭
掌聲燈影裏 紅黃藍綠沒法分辨
多麼想改變 然而自己都擔心被改變
生於新生裏 我的天
夢也被發展 如一覺便十年」



03 《十個放火的少年》— 李拾壹 featuring 劉以達

曲: 李拾壹 詞:陳心遙

從二十五年前達明一派《十個救火的少年》,到今年李拾壹featuring劉以達的《十個放火的少年》,這些年來我們這個社會還是虧欠年輕人太多。年紀愈大,愈要提醒自己不要成為永遠活在自己年代而指指點點阻頭阻勢懷緬過去常陶醉的長老。只要還有一團火,莫論年紀,我們一起去抵抗凶猛的妖怪。

(可惜這個Live版本沒有featuring劉以達的部份。大家去買李拾壹的專輯來聽吧)

「村長 全部的長老 一起 遺憾的宣佈
點火 方針不對 十個後生 未夠班當主帥
啲火 全部整熄哂 應該 聯合高聲嗌
諸位怪獸請你 不可作歹
終於 牆外的妖怪 衝出 牆內的邊界
街坊 驚恐呼嗌 十個後生 沒法子阻止佢
終於 殘暴的妖怪 開口 如餓鬼追債
不可怪佢今晚 廣開殺戒」


04 《不想忘記的聲音》— 雷光夏

曲詞:雷光夏

張維中在2015年出版的《日本·愛的魔幻旅行》中這樣寫「只有在這裡,你才會明白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就是你放了愛的,身歷其境的回憶。」
旅行,可以在異國,也可以就在當下此地。記住風景,記住對白,記住聲音 — 無論它們是多奇異或多平凡。這些都是生命中魔幻的記憶。這一年,我會記得赫爾辛基、海門林納、布達佩斯、維也納、沖繩,更會記住,此刻的我城。

「天亮的時候 風的聲音
吹過了一座寂靜操場
我微微盼望 放手向前
再說一次 想念的道別」



05 《你讓我飛》— 林一峰 

曲:林一峰 詞:周耀輝

《山河故人》裡,濤說:「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所以,在能夠同行的日子,都要好好珍惜。慢一點,陪伴的時間就可以長一點。願彼此都健康平安,可以陪伴走更長的路,一起看更多的風景。

「飛去 跌下 在途中一直感覺著我
感激你的 所以就有天 有地
從此我想飛 你讓我飛
你讓我飛」


06 《那日下午》— 陳珊妮 

曲: 陳珊妮 詞:蔡明亮

如朋友所言,我能夠持之以恆成為蔡明亮鐵粉二十多年,的確不簡單。廿年過去,今年八月,我回到起點,在藝術中心重看《愛情萬歲》、《河流》的修復版。二十多年來,蔡導的每部作品都有些元素和取向一直在變,在跨越,有些則不變。他說拍《青少年哪吒》時,沒有可能想到日後會拍《慢走長征》系列。

人也是吧。回首過去二十年,有些我一直在變,走了一些我沒有想過要走的路; 有些我則從來沒有變,無法變。

八月底特地跑到廣州時代美術館去看蔡明亮《郊遊》大展,第五次看《郊遊》這部電影,卻是躺在蔡導設計的裝置藝術作品上看。電影也不單只乖乖地在銀幕上放映,還成為一幅幅微微移動的影像,在層層疊疊的破紙上浮游。

「23年後再來搗蛋,我心裡住著哪吒,不肯長大,誰也管不住,甚至自己。」 —蔡明亮

「你會哭嗎希望來生/還能再相遇
 你說不會這太遠了/想這樣問題
 應該會哭吧/你說應該會哭吧」

(「那日下午」本來是蔡導與李康生的一次對話,全段對話先收錄在《郊遊》這本書,然後成為電影巡迴世界各大影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節對話,則化成陳珊妮歌曲的歌詞。)



07 《他舉起右手點名》— 蘇打綠 

曲詞:青峰

今年7月到訪匈牙利和奧地利時,難民問題還未嚴重,恐襲威脅還未明顯。想起前幾年到訪過德國和波蘭的集中營,以及好幾個與大屠殺相關的博物館。直面殘酷的歷史,是一種巨大的沉重。

二戰後七十年,世界沒有變得更好。戰亂、排外、歧視、逃難、仇恨,都仍然近在眼前 — 還有那,人人都可能繼續有份參與的,平庸之惡。


「「所有生靈加起來,也不值它一個慾望!」
「寧可站著死去,也不跪著苟活。」
「在愛仇敵之前,卻先恨了朋友。」
「住進一朵火焰,就成為螢火蟲。」」





08  《快樂很慢》— 黎曉陽

曲: 黎曉陽/蕭志宏 詞:林日曦

2015年最難忘的其中一天 - 6月底我在芬蘭海門林納一直走一直走,從西貝流士故居走到中世紀城堡再走到寧靜街巷,從暴雨走到雨後清爽 — 那個下午雖然撐著雨傘,但沿路近半小時都沒有可避雨的地方,早已又濕又累又懊惱。後來雨停了,我意外地走到湖邊,看見芬蘭人在雨後陸續走出來,緩緩地沿小徑漫步、遛狗、慢跑,年輕人在嬉戲,在樹木和湖水之間,一切都如此日常,如此淡然,卻有一種無以名之的快樂。我在湖邊想好好記住這一切,逗留了很長時間,然後彷彿有點明白,村上春樹為什麼要安排多崎作來到這裡,處理畢生心結。


「世界轉得太快/我如常慢
眼界變得太闊/我仍然在緩緩習慣
幾多罐頭裡學說/幾多條例和界限
幾多模擬答案任我揀/才令人快樂難
仍面朝快樂行 而太陽快落山」



09 《推石頭的人》— Nowhere Boys 

曲詞:阿文@卡位

有時,石頭很重,山路很斜。每個場景都Déjà vu,那把聲音都在催迫。 時間過了,你到過哪兒,再一個夜。

「用力推/推不走那恐懼
活在大石下我那有資格掉眼淚
盡力推/推不走那死罪
但是我有努力過/我有繼續」


10 《年輕人們》— 周國賢 

曲:周國賢 詞:林若寧

區議會中擊敗treegun的徐子見說,自己是「懷着向年輕人贖罪的心態參選」。 但除了贖罪,我想,如何以年輕的心態與年輕人同行,並肩在冷酷時代殺出一條前人不敢/不願走的新路,或許對我這一代來說,更為重要。

「妥協或抗爭怎挑選/記住要用你的方法去生存
跌得太多不知怎算/繼續努力賽跑即使跌損
這冷酷時代是尖酸/你固執的臉/發出光線/散發你的溫暖」



11 《榴蓮乜乜乜》— GDJYB 雞蛋蒸肉餅 

曲詞: GDJYB 雞蛋蒸肉餅

時代混沌,現實荒誕。時時搞不清楚乜乜乜,看不穿誰是乜乜乜,抓不緊我係乜乜乜。貼標籤難,撕走更難。換個真實的表情好累,只好選個emoji。

「良心乜乜乜/良知乜乜乜/立法會乜乜乜/個社會乜乜乜」



12 《空隙》— 岑寧兒with 盧凱彤

曲詞: 岑寧兒

深夜了。再一次。
「生活的氣味是什麼?
無非是瑣碎、日常、無以名之的哀愁。」(孫梓評《知影》p.94)

「活像一個湖/沒有起也沒有伏/我說不出/這到底可以算是禍還是福
該怎麼形容/像一個球又像一個洞/它越大越滿卻越空」


[遲到系列] 暈塵選2014年十二張華語專輯



去年忘了貼2014年十二張華語專輯。貼2015年的年結前,先補回。


2014年度專輯:
鍾氏兄弟《極》

02 謝安琪 《Kontinue》

03 my little airport - 《適婚的年齡》

04 林憶蓮 《Re: Workz》

05 陳建騏(製作)-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劇原聲

06 Supper Moment - 《世界變了樣》

07 麥浚龍 《柔弱的角》

08 藍奕邦 《撫愛》

09 黃建為 《我所擁抱的是…》

10 李榮浩《李榮浩》

11 李拾壹 《大膽小鬼》

12 林二汶 《On the go》


回顧

暈塵選2013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蛋堡 — 《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 )


2012和2011年都沒有寫到年結榜單。補充一下,2012年的年度專輯是林憶蓮的《蓋亞》,2011年的年度專輯是盧凱彤的《掀起》。 

暈塵選2010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RubberBand 《Connected》
暈塵選2009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my little airport 《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暈塵選2008年15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羅大佑、林生祥、吳志寧、胡德夫、張懸、陳珊妮、濁水溪公社、黃小禎、黃玠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 
暈塵選2007年15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方大同《愛愛愛》
暈塵選2006年12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雷光夏 《 黑暗之光》)
暈塵選2005年12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 林一峰 《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星期一, 2月 08, 2016

[遲到系列] 暈塵選2014年十二曲



原來去年忘了貼出2014年十二曲 (原文在2014年年底在臉書逐日倒數),現補貼上。雖然都明日黃花,但還是留個紀錄。之後幾天會貼出2015年的年結。

重要: 暈塵年度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只是個人的週年紀錄,關於歌曲的,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都不過是碎碎唸。

暈塵選2014年十二曲

01  2014年度歌曲

《撐起雨傘》— 雨傘人

曲:pan   詞:pan/林夕

可以批評這首歌太K太柔,可以質疑歌曲和歌者不夠勇武,但這首歌,把我們連結起來,與無數或魔幻或憤怒或暴烈的場景一起,形塑這段我們刻骨銘心的記憶。2014年最後三個月,我們以黃傘為記,辨認彼此,「一起舉傘 一起的撐」— 我們是聽眾也是歌者,它勾劃時代中的我們,我們也共同與它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意義。

無數的歌者,無數的版本,我們各不相同,但可以唱自己相信的,也是眾人的,撐起雨傘。情緒可以因為引吭高喊而沉澱再昇華,勇氣可以因為聲音的迴響而累積。從溫柔而生的力量,往往能夠呼召人心,如鬆動的骨牌,推動改變。

2015年,暴雨將臨。我們站好自己的位置,撐起自己獨一無二的黃傘,張開鬥志,守護彼此,守護我城。


「任暴雨下 志向未倒下
雨傘是一朵朵的花

不枯也不散」 





曲:馮穎琪 詞: 周耀輝

開了,關了。
時間有門,心裡有門。
關了,再開。
揭開。張開。放開。

我其實想聽,開關之間,微小的聲音。

「心經早已揭開了 命運統統放開了 開了
從大門張開的一刻看你如何微笑
很想歡呼只怕我啞了 未及祝福已哭了 哭了
寧願被關起與你微小」


03《雞蛋與羔羊》— 謝安琪

曲詞: 周博賢

當我看到年輕人前仆後繼為我城拼命與高牆周旋,為一個理想的香港流汗流淚流血,我常常想,在我年輕時—那個詭異的80年代,如果我們不是只顧麻醉於歌舞昇平或紛紛移民逃難,今天的香港會否不一樣?

來到最壞的時代,再不可能含糊其詞,再不可能獨善其身。企穩,站直,想清楚,去做最好的事。像電影那樣說:「岩石碎了化為沙土,雞蛋碎了卻能孵成生命。」


「今天雞蛋撞石牆
不怕壯烈下場,決不退讓
……
要是有想像,漂亮」



04 《五點鐘去天光墟》my little airport 

曲詞: 林阿P

如果社會運動是要透過群眾的聚集,一起想像和爭取更美好的未來,那麼個人的小革命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想像生命中的種種美好和可能性,然後坐言起行,戰勝藉口,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我最近有一個夢想
係同朋友五點鐘去天光墟
我經已好耐無同朋友出去
而且去一個未去過嘅地區
但我點可能五點就起身出去?
除非我十點鐘開始入睡
但香港有無人可以十點鐘入睡?
除非喺屋企無端端飲醉」




05 《自畫像》/《自畫像2》— 王肇陽/時一修 

曲: 黃建為 詞:林奕華(根據François Villon詩作Ballade des Menus Propos (1458) 改篇)

我看了兩遍林奕華的《梁祝的繼承者們》(2014)。這也許不算是林導最出色的一批作品,但它卻是其中一部最觸動和牽扯我個人情緒的。劇中問,你有在美術館哭過嗎? 我當然有在美術館哭過,我當然有在電影院、劇院哭過,它們都真的是墳墓嗎? 或許,一次又一次。為悼念那些死去的自己,那些自己心內死去的梁與祝而流淚。而在那裡,在藝術那裡,我們又重逢了。

「我知道睡覺可以做噩夢 
我知道湮沒的是波希米亞 
我知道強大的是羅馬 
我知道 我什麼都知道 
除了我是誰」




06 《時代的顛覆者》— 鍾氏兄弟 feat.大AL/梁球 

曲: 鍾一諾 詞: 鍾一匡 /鍾一諾

這是一個少女在連儂牆上用粉筆畫花就要被十幾個警察抓進兒童院關幾星期的時代。粉筆的塗鴉一洗就沖去了,但在這一年,這個政權對人心的傷害,將無法挽回。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那時候香港人有說不出的未來。三十年後,聯合聲明正式被確認為過時廢紙,香港人的未來仍然說不出來,氣壓愈來愈低沉。「抗命不認命」、「命運自主」已經不單是口號。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切實地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位置,好好實踐信念。


「憶當初赤子心一顆 今天的社會輕看我
我理性分析你卻話偏頗
奮勇去抗爭 想不到 換來是現實的煎熬
如何能逃離這腐朽制度」



07 《喜樂》 — 林憶蓮

曲: Sonia Montez / Sean Dixon / Adam Minkoff / Scott Chasolen / Nick Oddy   詞: 喬星

暑假時到訪澳洲,那裡是冬天。我在大洋路看滔滔海浪,看巨型奇詭的十二門徒石。那是我去過世界最南的地方。

一行禪師說過,我們應該試試觀察是否可以釋放我們的其中幾隻牛; 我們以為有些東西是幸福的關鍵,但可能它們其實正是喜悅與幸福的障礙。有時候,是要來到壯麗的自然奇景現場,才又會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如何讓自己,以及讓那些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人,獲得喜樂。


「高低起跌是上課 誰亦上過
明白偶有失望
貪嗔癡怨若說破 難在看破
但抱住更難過
落淚別問為甚麼 」




08 《paradise 太陽花民歌六號》— 黃建為

曲詞: 黃建為

我總是愧疚 —當不少我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的或已畢業的),在那七十幾天佔領日子,夜夜以街道為家,與強權角力,我卻總是因為各種理由(或藉口),沒有經常親身在場一起抗爭。我知道的,如果我們這些中年人說「香港未來靠你們了」是難聽過粗口,所以,我們,不論那個世代,在未來就一起用各種方式加倍努力,將已被強權踐踏得面目全非的香港,重新建造成我們自己的paradise。像我學期末時對學生說的,「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事,做你想做的自己,唱自己的歌」。


「我不能要求 我相信的一群學生
是一路明智 或著是在渾沌中找尋答案
只要你不放棄 炙熱跳動的心
則我一夜疲倦的嗓子
便不再因失望而啞聲
喔 paradise paradise 我的命運我自己左右
喔 paradise paradise 我的執著從不曾離開」




09 《平凡之路》— 朴樹 

曲: 朴樹  詞:韓寒 朴樹

我到訪過兩條「哲學之道」 — 記得2009年夏天在德國海德堡,那路徑時而迂迴,時而陡峭,陽光穿過叢林掩映,每步風景都似有曲折劇情。直至走到山上,豁然開朗,壯麗的古城與河流就在眼前。2014年暑假,我首度到訪日本京都的哲學之道,大概是季節不對吧,走著走著覺得好像很平淡啊,景色也沒多大變化,難道這就是東西方哲學的分別嗎?但一直走一直走,行到盡頭的時候,我又開始不捨了。這些平淡和寧靜,原來都久違了 — 蟬嗚、樹影、清新的氣味、低調的流水聲、長長的平坦的路、躺在路旁懶洋洋的貓,還有,那份閒適、自在、空。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不過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 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時間無言 如此這般 明天已在眼前
風吹過的 路依然遠 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曲: 藍奕邦 詞: 周耀輝

給你,或者吸你。
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吸一切明明是對的錯。
據說《正義論》有講,「傷得最少的愛,不是最好的愛。當我們愛,就須承受傷害和失去之險。」
愛自己,愛一些習慣,愛一些人,愛一座城,都一樣。
所有欲望,所有癮,都有快樂,都有毒。
「盪著豺狼才尋覓的旖旎 為著靈魂能聞著了自己」

「不要問和誰尋常而奇蹟
偏記住和誰靜默而神經
四方詭祕 歇斯底里
你的氣味」


11 《島嶼天光》— 滅火器樂團 

曲詞: 滅火器樂團

3月,我們為台灣的年輕人鼓掌,為對岸的學生緊張,為另一個島嶼新一代的勇氣讚嘆。當然,那時誰也沒想到,我城的年輕人,原來可以更勇敢更強大。「今日香港 明日台灣」或者「今日台灣 明日香港」,分別為兩個島嶼的抗爭者帶來不同的啟示與激勵。最清楚不過的是,我們都回不去了 — 台灣和香港再不只交流美食與小清新,而是連結起公民社會與抗爭者,一起努力地撥開暗黑,迎來亮光。

「天色漸漸光
咱就大聲來唱著歌
一直到希望的光線
照光島嶼每一個人」






曲詞: Supper Moment

2014年,當然是屬於年輕人的。我慶幸有很多機會接觸年輕人 — 看他們那些無法命名的色彩,和各種色彩之間的明亮與迷惘。我不會忘記9月22日學聯罷課那天,我回到母校中文大學,站在百萬大道,望著年輕人撐起色彩繽紛的傘,擋著烈日,撐起香港的天空。改變,由這裡開始。那天,他們高聲合唱的是Supper Moment的《無盡》,「難得夢一場革命不老」,他們的主題曲。

「大地有風 大地有海 繪織出風浪
飄送寂寞船兒泊岸
大地有光 大地有影 絕望輝映希望
月兒沈睡蘇醒會有陽光
來盛放吧 春天的花滿天下
開遍山嶺美麗猶像幅畫
來熱血吧 青春的沙鋪滿初夏
誰共誰約定渡過每一個仲夏」



回顧: 

暈塵選2013十二曲
暈塵選2012十二曲
暈塵選2011年十五曲
暈塵選2010年十二曲
暈塵選2009年十二曲
我會好好記住的10首07年中文歌
我會好好記住的10首06年中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