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07, 2019

從〈天問〉到〈回憶有罪〉


周耀輝在他的書裡提過,八九六四後為達明一派寫的《天問》,是「借助被詛咒的土地和中國神話人物、典故,來暗指大屠殺後的中國,質疑宣揚沉默、逆來順受的思想。這種思想一般被認為是中國的價值觀和傳統,即大家所熟知的「天」和「天意」。我想質疑的不只是政治體系,更是孕育了這種政治體系的「文化」……」

近三十年後,達明以《回憶有罪》跟八九與《天問》隔空對話也同時回應當下,林夕冷冷擲下一段「現在別問他/可有膽公開紀念/被現實騎劫/怎怨天」。

有罪,因為回憶觸犯了天條。但天條之所以定下,是因為那些事確確實實發生過,刺痛了蒼生也剌痛了天,留下誰都擦不掉的傷疤。

有燭光就有人,有人就有聲音,就有靈魂,就有記憶,就有可能。


//如燭光都有罪 將暗黑多幾十年
如傷疤都有靈 未變臉
回憶即使有罪 真相怎麼敢無言
歷史假使有人 定被發現//


什麼都有關係,什麼都沒有關係 — 談《大象席地而坐》之一


第二度進場看四小時《大象席地而坐》,比上次看得更入神,更著迷於當中讓人驚嘆的細節。走出戲院,燈火通明,世界依舊很壞,我們依舊很爛。這有什麼關係呢? 沒有,跟你沒有關係。但其實,什麼都有關係。

是這次再看,我才特別留意到,幾個角色都有說過類似的話 — 這跟我有什麼關係、這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同時,當他們碰上惡運,卻總能把原因算到別人的頭上— 是因為你這樣那樣,是因為他這樣那樣,我才落得這個田地。

于城跟拒絕他的女人說,就是因為她,才令他眼巴巴看著好友跳樓;副主任跟學生黃玲說,是你把我毀了。觀眾聽到總是笑了,大概是覺得這理由太荒唐。但荒誕而真實的卻是,本來沒有關係的人與事,在我們知道與不知道之間,其實都互相牽繫、影響、交纏。
電影中四個主要角色,除了韋布和黃玲是同學,其實都沒有關係,但在一天裡命運彼此交疊,本來別人的事,卻牽動自己最深的情緒。于城問被自己逮住的韋布此刻如站在高樓陽台上會想什麼,韋布說「我會想,我還能怎麼辦?」。于城就有勇氣,打電話給自殺好友的母親,坦言自己在場 。

情緒的某一刻爆發與釋懷,世界的某一刻崩壞與祥和,是惡還是善,就在那個不知誰的某人某一剎的一念之間。

你是你,我是我,什麼都可以沒有關係。但什麼都有關係 — 願不願意也好,我們都在無法全知的局限中、在這個「太噁心」的世界中綁上彼此,在一團糟的生活中一點一點改變彼此的命途。

胡波的這部導演首作(無奈也是遺作),直面控訴卻又處處暗湧,殘酷而不失詩意,虛幻而不離當代中國社會的荒誕寫實。長鏡頭跟著角色背影移動,我們在安全距離旁觀他人未知的命運,但一回頭,又怎會跟自己沒關係?我讀完胡遷(胡波筆名)的小說《大裂》後,更充分感受到,作品貫徹地呈現他的世界觀與情緒,故事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細節 —憤怒、無奈而傷感。

痛,但也只能如此,因為我們都無法像那頭大象一樣,在別人的圍觀與干擾下,席地而坐。

1989.5.27 - 香港流行音樂史上重要一天


如果要選香港流行音樂史中最重要的日子,1989年5月27日必入選三甲。這天,在跑馬地馬場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音樂會 — 連續十二小時演出,近二百位歌星藝人,一二三四線齊集。二十萬現場觀眾入場,電視全程直播,全港市民看得熱血沸騰。三十年後,從這一天可以梳理出來的意義,應寫一篇長文。先簡單總括幾點:

- 它仍然是香港歷來大型群星音樂會中,唯一一次對建制、對權力提出要求,呼籲當權者改變而非響應當權者呼籲的,歌手是站在無權者的一方向建制吶喊而不是與當權者同行。

- 那時候,除了為民運而創作的主題曲〈為自由〉在音樂會多次大合唱,還有好幾首八十年代在香港相當流行的本地「民族歌曲」或「愛國歌曲」也是反應熱烈 — 〈勇敢的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中國夢〉等。今天看起來不可思議,但當時所有人都唱得聽得那麼理所當然,那麼激昂憤慨。大概這也是最多人參與的一次以歌曲聯繫彼此中國人身份的集會。那時候,爭取自由民主與歌頌中國人身份,可以融為一體。

- 〈為自由〉是香港人為北京學生吶喊打氣,同時稍為替自己的未來擔憂; 下一次再出現群星合唱對準政權爭取民主,已是2014年香港人為自己呼喊的〈撐起雨傘〉。

- 如果我們相信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威力,這次演唱會的意義就更非同凡響 — 整個娛樂界與社會相互影響激盪,從片段中我們還可一睹當時那股萬眾一心的凝聚力 — 對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年輕人,這些都像是神話,或鬼話。

- 有幾多參與的歌星藝人三十年後還願意提起這次演出?可能十個都沒有。那時候觀眾沒有手機拍攝現場,可幸電視影像永遠留下,網上(暫時)還有洗不走的這段歷史。

截圖來自89concertchina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user/64concert/ ,有全部演出片段

參與歌手藝人及歌單請參閱:https://zh.wikipedia.org/wiki/民主歌聲獻中華

暈塵選2018年12張外語專輯


偶然會懷念廿多年前在HMV閒晃一個下午,在龐大CD庫中,逐張發掘,逐張試聽,然後付錢買走有限數目唱片的日子。如今串流選擇無限,隨便聽隨便揀,也不知是人老了還是時代如此,天天歌來歌往,卻沒有太多逗留在心上。舊愛出的新專輯會聽,新歡新音樂隨緣相遇,但時間有限,大部份都只能擦身而過。

所以這十二張專輯的選擇,沒有什麼道理。純粹是我跟這些專輯、這些音樂人有緣,再加偏執個人喜好。這十二張算是我去年聽得比較多的新外語專輯。頭四張以外,排名不分先後。

01 Landfall - Laurie Anderson and Kronos Quartet
02 Love is Magic - John Grant
03 Kin - Mogwai
04 The Deconstruction - The Eels
05-12
And Nothing Hurt - Spiritualized
Async Remodels - Ryuchi Sakamoto and Various Artists
Everything Was Beautiful, and Nothing Hurt - Moby
How to Solve Our Human Problems (Part 1-3) - Belle and Sebastian
Love is a Basic Need - Embrace
Merrie Land -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Queen
re:member - Olafur Arnalds
What a Wonderful Industry - M. 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