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26, 2025

暈塵選2024年6部華語地區電影

 

(原文於2025年1月16至18日貼於IG @eddyingdust)

一如過去多年,純屬個人偏好,草草記錄一下。今年兩部並列首位。

=01 《無所住》 (蔡明亮) : 《行者》系列來到第十部,李康生再度披上一身紅袈裟,繼續無視大都會的人來人往,專注有序地將一隻腳提起、將另一隻腳放下,以緩慢而持續的節奏重覆。時間與塵間的一切在身旁流動,行者的每一步引領觀眾凝視當下,同時聆聽種種被忽略但與我們並存的環境聲音。對照電影中百無聊賴吃喝逛的凡人亞儂,行者舉重若輕地在紛擾人間維持平衡而不倒不亂 。牆上移動的影子,水面的倒影,一道洒下來的陽光,剎那就是天地 。


=01 《爸爸》 (翁子光):跟隨爸爸的視角,經歷回憶、現實與想像的交纏對照。過去的記憶愈是美好,今天的痛就愈難受錐心。凡人墮進命運的黑洞,「悲世事常變幻」,「轉眼一空」還要背負沉重的責任與悔疚,壓抑的情緒有時被框住,有時一觸即發,有時又會找到出口的夾縫。面對無常就是你不斷問也不會得到答案,到你不需要答案之時,就是和解與改變之始。電影細節紛陳,剪接與攝影銳利而溫柔,主要演員的演出皆水準以上,畫面捕捉了他們的快樂與傷痛,教人揪心。相機能夠定格一家人的回憶,牽動思緒與想像,卻無法真的像時光機讓人回去扭轉命運。木綿花開花落,人間也只能如此。專注當下從一數起,對所愛的莫失莫忘,放下對答案的執著,也許都是療傷的必經過程。


03 《老狐狸》 (蕭雅全) : 在大時代的背景下,老中少三代男角,互有角力又互為鏡像,透不過氣的節奏與密不透風的劇本,行雲流水地呈現殘酷的成長(不管你在哪個人生階段),人性的善惡交纏、「干我屁事」與同情心之間選擇的可能 。懾人的狠,卻也誠懇 。


04 《女兒的女兒》 (黃熙):片名的對稱就預示了電影的核心是重重鏡像,每個女角都與母親/女兒(無論現實或想像中的)觀照彼此。劇本綿密,細節精巧,深刻描劃一個女性被丟進非常困難的局面後,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遺憾與悔疚的歷程。無論如何,人生總要下決定,總要move on 。張艾嘉的演繹絕對值得一座金馬 。


05 《但願人長久》 (祝紫嫣):三個年代兩姊妹的人生片段,總是在父親既是庇蔭也是陰影之中 。某些細節元素重覆出現但巧妙轉化 — 人生也不過是此,在問我是誰與堅持我不是誰之間兜兜轉轉,愛與恨都細水長流。長久的不是人,而是那些往事的重量與對命運的影響 。電梯上升,巴士前行,都有盡頭,但都會回頭再來。只有那個老去的人,回頭就是永遠。


06 《從今以後》 (楊曜愷): 貫穿整套電影的,是「家」 — 關於空間的、法律定義的,也關乎生人與死後的家、記憶中的家、暫借與永久的家。但成為家人,很難。現實利益在前,規條在上,人人對「家」各有盤算 。電影最後鏡頭還是落在Angie與Pat依偎的回憶 — 心之所繫,能夠讓你心安依靠的,也許就是永遠的家人,即使已然逝去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