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貼於2024年7月8日 Instagram @eddyingdust )
沒有問台灣好友S是不是因為我提過每次去歐洲不同城市都會到訪當地圖書館,所以這兩年我去台北,他都會帶我去奇怪的「圖書館」 。去年參觀位處三貂嶺的禾炚「深山裡的香港圖書館」 — 由一位香港人把廢棄的礦工澡堂改裝成展示香港主題書藉的空間(詳見2023年9月30日寫的這篇)。今年參觀的則是在松山文創園區的「不只是圖書館」 — 無獨有偶,也是由古舊澡堂改裝的 。
「不只是圖書館」位於松菸的北側澡堂,日治時間曾經是菸廠工人下班後泡澡的地方,如今擺放各種設計與藝術等主題的書和雜誌,還有寬敞明亮的閱讀空間 。人們不再在此沖擦身體,卻可梳洗心情 。
圖書館還保留澡堂的部份舊貌 — 浴池、花階磚牆、老窗戶等 。若能待在這裡一個下午,會是非常獨特的體驗 。
不只是圖書館旁邊有台灣設計館的展覽 。這次的展覽題為「城市解方:找出公共場域的最佳解」 。擔任義務導賞員的阿姨很用心而自豪地向我們解釋設計師與居民如何一起由下而上,為台灣各社區設計以人為本的空間 。
我最近常跟朋友說,我應該很適合當這種博物館或展覽的(義務)導賞員 。看來不久就可以開始試試了 。我要學習哥哥姐姐叔叔姨姨們的熱情與專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