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27, 2018

暈塵選2017年十五部外語電影


時間有限,電影太多。都係嗰句,睇到都係要講緣份。2017年我看過的外語電影還是算很少(新片只有三十部左右),所以這名單都只是自己的一個紀錄,談不上有什麼代表性。

《廿四格》作為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遺作,最後一格堪稱完美的謝幕。謝謝導演帶給世界這麼多出色的作品,直至人生最後一部,仍在探索各種電影與藝術的可能。萬物自有它們的節奏,就待我們用心專注去細賞細嚐,發掘幽微的細節。郭利斯馬基新作《希望在彼方》主線固然是關於敘利亞難民投奔芬蘭的故事,但如片名所示,還有一個重點是逃離原地,踏出固有界線的「希望」,以及希望的多重面向 — 可以有光明,卻有更多晦暗。導演的簽名式風格依然好看,冷峻,但總是散發著微暖。

堅盧治《我,不低頭》將「低端人口」面對官僚之惡的困境真實而仔細地呈現,教人揪心。《從前.現在.將來》展現中年人夾於「從前」與「將來」之間的危機,哲學和別人的青春都拯救不了,最後還是只有當下的自己能救自己。《伊朗式遷居》縱然不及導演前作而且格式開始有點重覆,但整體還是凌厲有力,那種在面對惡運後的道德掙扎,依然好看。《月亮喜歡藍》應該是近十多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中唯一一部我算是喜歡的。《唔多掂老師》藉80年代共產捷克一個濫權教師的故事,驚心動魄地呈現教師、家長、學生在高壓社會氛圍下的人性矛盾,敢/不敢怒而不敢言,今天在任何一個社會,何嘗還不是有相似的情境?


年度電影:《24 Frames 廿四格》 - Abbas Kiarostami
02: 《The Other Side of Hope 希望在彼方》- Aki Kaurismäki
03: 《I, Daniel Blake 我,不低頭》— Ken Loach
04:《Things to Come 從前.現在.將來》— Mia Hansen-Løve
05: 《Salesman 伊朗式遷居》 - Asghar Farhadi
06: 《Moonlight 月亮喜歡藍》 - Barry Jenkins
07: 《The Teacher 唔多掂老師》 - Jan Hrebejk
08: 《A Taxi Driver 逆權司機》- 張勳
09: 《Paterson 柏德遜》 - Jim Jarmusch
10: 《Ma’ Rosa 羅剎媽媽》- Brillante Mendoza
11: 《Graduation 畢作虧心事》 - Cristian Mungiu
12: 《The Unknown Girl 無名女孩》-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13: 《The Third Murder第三度殺人》 - 是枝裕和
14: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廣告牌殺人事件》 - Martin McDonagh
15: 《Beats per minute 心動120》- Robin Campillo


參考:
[暈塵選2009-2016年五十部外語電影] 
 [暈塵選20017年六部華語電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