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07, 2019

從〈天問〉到〈回憶有罪〉


周耀輝在他的書裡提過,八九六四後為達明一派寫的《天問》,是「借助被詛咒的土地和中國神話人物、典故,來暗指大屠殺後的中國,質疑宣揚沉默、逆來順受的思想。這種思想一般被認為是中國的價值觀和傳統,即大家所熟知的「天」和「天意」。我想質疑的不只是政治體系,更是孕育了這種政治體系的「文化」……」

近三十年後,達明以《回憶有罪》跟八九與《天問》隔空對話也同時回應當下,林夕冷冷擲下一段「現在別問他/可有膽公開紀念/被現實騎劫/怎怨天」。

有罪,因為回憶觸犯了天條。但天條之所以定下,是因為那些事確確實實發生過,刺痛了蒼生也剌痛了天,留下誰都擦不掉的傷疤。

有燭光就有人,有人就有聲音,就有靈魂,就有記憶,就有可能。


//如燭光都有罪 將暗黑多幾十年
如傷疤都有靈 未變臉
回憶即使有罪 真相怎麼敢無言
歷史假使有人 定被發現//


什麼都有關係,什麼都沒有關係 — 談《大象席地而坐》之一


第二度進場看四小時《大象席地而坐》,比上次看得更入神,更著迷於當中讓人驚嘆的細節。走出戲院,燈火通明,世界依舊很壞,我們依舊很爛。這有什麼關係呢? 沒有,跟你沒有關係。但其實,什麼都有關係。

是這次再看,我才特別留意到,幾個角色都有說過類似的話 — 這跟我有什麼關係、這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同時,當他們碰上惡運,卻總能把原因算到別人的頭上— 是因為你這樣那樣,是因為他這樣那樣,我才落得這個田地。

于城跟拒絕他的女人說,就是因為她,才令他眼巴巴看著好友跳樓;副主任跟學生黃玲說,是你把我毀了。觀眾聽到總是笑了,大概是覺得這理由太荒唐。但荒誕而真實的卻是,本來沒有關係的人與事,在我們知道與不知道之間,其實都互相牽繫、影響、交纏。
電影中四個主要角色,除了韋布和黃玲是同學,其實都沒有關係,但在一天裡命運彼此交疊,本來別人的事,卻牽動自己最深的情緒。于城問被自己逮住的韋布此刻如站在高樓陽台上會想什麼,韋布說「我會想,我還能怎麼辦?」。于城就有勇氣,打電話給自殺好友的母親,坦言自己在場 。

情緒的某一刻爆發與釋懷,世界的某一刻崩壞與祥和,是惡還是善,就在那個不知誰的某人某一剎的一念之間。

你是你,我是我,什麼都可以沒有關係。但什麼都有關係 — 願不願意也好,我們都在無法全知的局限中、在這個「太噁心」的世界中綁上彼此,在一團糟的生活中一點一點改變彼此的命途。

胡波的這部導演首作(無奈也是遺作),直面控訴卻又處處暗湧,殘酷而不失詩意,虛幻而不離當代中國社會的荒誕寫實。長鏡頭跟著角色背影移動,我們在安全距離旁觀他人未知的命運,但一回頭,又怎會跟自己沒關係?我讀完胡遷(胡波筆名)的小說《大裂》後,更充分感受到,作品貫徹地呈現他的世界觀與情緒,故事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細節 —憤怒、無奈而傷感。

痛,但也只能如此,因為我們都無法像那頭大象一樣,在別人的圍觀與干擾下,席地而坐。

1989.5.27 - 香港流行音樂史上重要一天


如果要選香港流行音樂史中最重要的日子,1989年5月27日必入選三甲。這天,在跑馬地馬場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音樂會 — 連續十二小時演出,近二百位歌星藝人,一二三四線齊集。二十萬現場觀眾入場,電視全程直播,全港市民看得熱血沸騰。三十年後,從這一天可以梳理出來的意義,應寫一篇長文。先簡單總括幾點:

- 它仍然是香港歷來大型群星音樂會中,唯一一次對建制、對權力提出要求,呼籲當權者改變而非響應當權者呼籲的,歌手是站在無權者的一方向建制吶喊而不是與當權者同行。

- 那時候,除了為民運而創作的主題曲〈為自由〉在音樂會多次大合唱,還有好幾首八十年代在香港相當流行的本地「民族歌曲」或「愛國歌曲」也是反應熱烈 — 〈勇敢的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中國夢〉等。今天看起來不可思議,但當時所有人都唱得聽得那麼理所當然,那麼激昂憤慨。大概這也是最多人參與的一次以歌曲聯繫彼此中國人身份的集會。那時候,爭取自由民主與歌頌中國人身份,可以融為一體。

- 〈為自由〉是香港人為北京學生吶喊打氣,同時稍為替自己的未來擔憂; 下一次再出現群星合唱對準政權爭取民主,已是2014年香港人為自己呼喊的〈撐起雨傘〉。

- 如果我們相信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威力,這次演唱會的意義就更非同凡響 — 整個娛樂界與社會相互影響激盪,從片段中我們還可一睹當時那股萬眾一心的凝聚力 — 對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年輕人,這些都像是神話,或鬼話。

- 有幾多參與的歌星藝人三十年後還願意提起這次演出?可能十個都沒有。那時候觀眾沒有手機拍攝現場,可幸電視影像永遠留下,網上(暫時)還有洗不走的這段歷史。

截圖來自89concertchina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user/64concert/ ,有全部演出片段

參與歌手藝人及歌單請參閱:https://zh.wikipedia.org/wiki/民主歌聲獻中華

暈塵選2018年12張外語專輯


偶然會懷念廿多年前在HMV閒晃一個下午,在龐大CD庫中,逐張發掘,逐張試聽,然後付錢買走有限數目唱片的日子。如今串流選擇無限,隨便聽隨便揀,也不知是人老了還是時代如此,天天歌來歌往,卻沒有太多逗留在心上。舊愛出的新專輯會聽,新歡新音樂隨緣相遇,但時間有限,大部份都只能擦身而過。

所以這十二張專輯的選擇,沒有什麼道理。純粹是我跟這些專輯、這些音樂人有緣,再加偏執個人喜好。這十二張算是我去年聽得比較多的新外語專輯。頭四張以外,排名不分先後。

01 Landfall - Laurie Anderson and Kronos Quartet
02 Love is Magic - John Grant
03 Kin - Mogwai
04 The Deconstruction - The Eels
05-12
And Nothing Hurt - Spiritualized
Async Remodels - Ryuchi Sakamoto and Various Artists
Everything Was Beautiful, and Nothing Hurt - Moby
How to Solve Our Human Problems (Part 1-3) - Belle and Sebastian
Love is a Basic Need - Embrace
Merrie Land -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Queen
re:member - Olafur Arnalds
What a Wonderful Industry - M. Ward

星期日, 5月 26, 2019

里斯本型格food court - TimeOut Market Lisboa


在香港那些平庸重複的food court吃得太多,就會想念葡萄牙里斯本的”型格版food court” TimeOut Market。

TimeOut貫徹其出版風格,將古老市場建築活化成讓人驚豔的美食天堂。黑白與木為設計主色調,食物主要有各式新派葡菜,部份食店有米芝蓮大廚或當地名廚加持,但價錢合理,食客自可從容地從廿多家食店中選擇。這裡有約800座位,氣氛熱鬧但不會讓人感覺拘束,個別時段還有DJ打碟,飲飽食醉後聞歌起舞,或睇靚人型人傾傾講講,這樣的一餐多麼好。去年留在里斯本五晚,我竟去這裡吃了兩遍。




暈塵選2018年六部電影


2018年看的電影數量跌破新低,不足二十部,但年度之選還是要紀錄一下的。華語選三部,外語選三部。

蔡明亮又一次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呈現他獨一無二的私密空間與獨門美學,VR《家在蘭若寺》將觀眾丟進似曾相識的蔡導電影時空,疑幻似真地與蔡氏班底演員近距離一同呼吸一同凝視,時而共浴時而偷窺時而哀愁,雨水從VR眼鏡中撲面而來。戴著重重的VR儀器,舉目四望,檢視廢墟的紋理,詭異的臉容,低頭見水,抬頭又見滲水的牆壁。這絕對是奇妙的體驗,也是最個人的觀影體驗(畢竟每個人每次看到的都不會一樣,除非你的頭故意不動)。

陳安琪《水底行走的人》是非常有趣的紀錄片,導演與拍攝對象黃仁逵的爭辯與角力充滿戲劇張力,有時拋出惹人深思的問號,有時直搗藝術與生命的核心,有時感性得教人動容。或許不是「成功」的「藝術家紀錄片」,卻是神采飛揚、處處見我城面貌的另類本土電影。賈樟柯《江湖兒女》可謂他前作的“greatest hits”大雜燴,但舊元素炒埋仍然有味道,流行曲放在片中依然得心應手。那場趙濤哼著〈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的戲,依然讓人揪心。

Agnés Varda 與JR導演兼擔演的紀錄片《眼睛相旅行》(Faces Places/Visages Villages)頑皮跳脫,拉著觀眾走啊走,沿路將別人忽略的風景 — 平凡人的臉與身軀,偶然相遇的眼耳口鼻手臂腳板,放大成巨幅照片,龐大得沒有人再可以無視。放大的還有生命中那些心底的細微故事 — 逝去的伴侶,溜過的歲月,衰退的視線,死亡的逼近,一一剖開給觀眾細看,感恩或戚然,悉隨尊便。但那怕多麼巨大或微小,畢竟也終將消逝於風沙之中。

俄羅斯導演Andrey Zvyagintsev水準相當穩定,新作《雙親不相愛》(Loveless)冷峻如昔,教人直視病態社會、冷漠人性。無愛,也就是與什麼都仿似無關的人生。李滄東《燒失樂園》內藏大量密碼與符號,綿密交纏,如謎如詩,緊緊扣著觀眾的情緒。我們都解決不了great hunger,在無法辨認的虛實中,在憤怒與疏離之間奔跑,或燃燒。

星期四, 5月 02, 2019

平成時代八部電影


我對日本流行文化向來並沒有很熱衷,所以無法像不少朋友那樣,細數平成年代最喜愛的日劇、漫畫、男女優、歌曲或小說等。我以為總可以列個平成年代十部電影吧,但認真盤點下來,才發現過去三十年我看過的日本電影還是太少,深刻印象的更少。為了湊熱鬧,我還是選了八部平成年代對我個人十分重要的日本電影 ─ 沒有什麼代表性,純粹於我而言有特殊地位,而這八部也是我希望能夠不時重看的。


《星閃閃》 - 松崗錠司 (1992)
《花火》 - 北野武 (1998)
《下一站,天國》 - 是枝裕和 (1999)
《青春電幻物語》- 岩井俊二 (2001)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 - 周防正行 (2007)
《母親》 — 山田洋次 (2008)
《橫山家之味》 - 是枝裕和 (2008)
《東京奏鳴曲》 - 黑澤清 (2008)

暈塵選2018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總算慶幸,音樂還可以滲進我有限時間中的每一道隙縫。只是遺憾,沒有辦法或緣份接觸更多,被日常煩瑣事磨蝕的理性與感性再沒氣力去咀嚼更多。一年一度,絕對主觀,個人口味,無從解釋,推薦十五張2018年中港台專輯。 (歷年專輯選擇連結請見留言)

年度專輯 — 林憶蓮《0》
02 黃衍仁 《飛蛾光顧》
03 Rubberband 《Hours》
04 岑寧兒《Nothing is Under Control》
05 陳昇 《流浪四部曲 — 華人公寓》
06 陳昇《無歌之歌》
07 per se《ends》
08 雷光夏 《范保德》電影原聲專輯
09 林一峰《Travelogue 4 - Escape》
10 話梅鹿《化學》
11 Supper Moment 《dal segno》
12 My Little Airport 《你說之後會找我》
13 莫西子詩《月光白得很》
14 鄧小巧《Inner Voice》
15 Various Artists《一個人一首歌:年華說‧城歌唱》

回顧: 

暈塵選2017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朴樹《獵戶星座》)
暈塵選2016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生祥樂隊《圍莊》)
暈塵選2015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
暈塵選2014年十二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鍾氏兄弟 — 《極》)
暈塵選2013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蛋堡 — 《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 )
2012和2011年都沒有寫到年結榜單。補充一下,2012年的年度專輯是林憶蓮的《蓋亞》,2011年的年度專輯是盧凱彤的《掀起》。

暈塵選2010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RubberBand 《Connected》)
暈塵選2009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my little airport 《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暈塵選2008年15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羅大佑、林生祥、吳志寧、胡德夫、張懸、陳珊妮、濁水溪公社、黃小禎、黃玠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
暈塵選2007年15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方大同《愛愛愛》)
暈塵選2006年12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雷光夏 《 黑暗之光》)
暈塵選2005年12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 林一峰 《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星期日, 4月 28, 2019

Se a Vida é



3月底去看Pet Shop Boys演唱會,有一首我以前沒特別喜歡的歌,全場熱烈地唱著跳著時,閃光撲過來,我的眼眶已被沾濕。”Life is much more simple when you’re young….that’s the way life is, that’s the way life is.”

演唱會之後,我再仔細一查,原來這首一直命名為”Se a Vida é (That’s the Way Life is)”的歌中,”Se a vida é”葡萄牙原文並不解作官方所譯的”that’s the way life is”,而是”if life is”。也搞不清是故意製造歧義還是誤譯,總之”se a vida é”與“that’s the way life is”本來就不同意思。

If life is….if life is. 生命,可以有多少如果,多少遍可能性。生命就是如此,抑或,還可以想像更多的如果。

想起去年七月旅遊葡萄牙,到處可見國寶詩人佩索亞(Fernando Pessoa)的肖像、詩句與書本。他最著名的手法,就是虛構「異名者」(heteronyms), 在不同身份、經歷、性格中轉移,創造許多個的自我。

我們走過生命中這麼多迂迴的路徑,還是否能相信,在前面尚未走完的路,可以想像不一樣的如果,創造更多個不同的我?

“Come outside and see a brand new day
The troubles in your mind will blow away
It’s easy to believe they’re here to stay
But you won’t find them standing in your way.” [Se a Vida é (That’s the Way Life is)]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有一段對白:「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爛,每天堆到我跟前。我清一塊,就又有新的堆過來。」「一點都不特殊,大家都不這樣嗎?」

想起好友詩人孫梓評在一個電台節目這樣說過:「生活是一個大垃圾場,詩是把一隻蟑螂──哪怕是一隻蟑螂,變成琥珀的藝術。」

如果生活裡堆滿永遠清不掉的種種破爛、垃圾與蟑螂是無可避免的事實,那麼我們也該找到自己的方法,可能是詩可能是其他藝術可能是其他方式,把它們變成琥珀。

That’s the way life is. 感謝生命中的種種美好與缺憾。If life is. 相信還有更多的如果。

“Come outside and see the morning sun.”

2007: 隨風而行

星期三, 2月 06, 2019

十二首歌與我的2018

十二首中文歌,側記我所經過的2018年。這個我的年度項目,由2006年開始。每年都請容我重提,這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或X大推薦,而只是透過一些我喜愛的歌曲來記錄該年我是如何度過。關於歌曲,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聽這十二首歌和讀我為每首歌寫的零碎文字,大概也可以摸索到我那一年的生活輪廓。本文會先由第12位開始倒數,直至最後第1 位。文末還附2006至2017此年度項目的連結。

12  Supper Moment 〈全世界暫停〉
曲詞: Supper Moment

可能是一年裡內心吶喊最多的兩句 — 「我要暫停全世界 ~停住時限時間~」但喊得如何激盪,那畢竟只能是吶喊。時間沒有停頓一秒,我在紛亂中踐踏著一秒再一秒,世界繼續在我身旁高速掠過。

想起那個夏夜,我在里斯本意外地目擊了月蝕。沒有光污染的夜空,月亮被慢慢吃掉的過程,清晰可見。微風吹過,街頭有人歌唱,我凝視著告別中的月亮,任分秒流過。也許這不算是停住了時間,但至少,我沒有毀掉這個夜。

既然把時鐘毀掉也停不了時間,那就在自己的世界,為當下的每一秒,好好定格。

//我要暫停全世界 
我要暫停全世界 
慢撥鐘擺 停住時限時間 
我要暫停全世界 //


11 林一峰〈高空三萬呎〉
曲詞:林一峰

第十年的暑期旅行。每一次的旅途,還在學習如何跟世界相處,跟自己相處。八十幾歲的Agnes Varda 跟三十幾歲的JR在他們獨特的紀錄片”Faces Places”活潑跳脫,走啊走啊,沿路將別人忽略的風景 — 平凡人的臉與身軀,放大成巨型照片,龐大得沒有人再可以無視。偶然相遇的眼耳口鼻手臂腳板,都有故事,都是風景。Agnes Varda還是精靈敏銳,對路上所遇見總是熱情而好奇。但旅途當然也是百感交集的啊。她想起逝去的伴侶,溜過的歲月,挽不回自己衰退的視線,打不開故友高達的門。

她說,每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我不知道自己能記得幾多旅途上的細節,幾多臉孔。但能用心看過,就好。

看風景,記低對白,尋新的故事,原來是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不要讓自己勞累到失去對生活的熱情,不要讓自己被填滿到要擠走好奇心。

//藍天 藏著七色的陽光
太多不確定生死存亡
終究幻化一點靈光
純真 和年月失散在呼吸之間
未死去
心情再度反複 當降落時
我只好相信
有更好風光未看//


10 my little airport 〈再殺一個人〉
曲詞 林阿p

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裡,「我」一再覺得免色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物,「不過他,不用說活著也被時間、空間和或然性所束縛,和這個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一樣。我們只要還活著就無法逃出那限制,也就是說我們活著都一個也不例外被上下四方的堅固牆壁圍繞著。」

不免想到,我能離開這些圍繞著我的 — 牆壁也好洞穴也好,去走一趟書中的「我」剌殺了騎士團長以後所經歷的那段奇詭旅程嗎?

「沒有人擁有已經完成的人生,所有的人永遠都是未完成的。」

畢竟我們都活在一個由ideas和隱喻組成的世界,只是有時認不出騎士團長和「長臉的」。

誰,不曾把那些過去的自己,殺了一次又一次?

//但我從不會表現憤怒//

09 鄧小巧 〈和好〉
曲:周國賢 詞:馮穎琪 / 梁栢堅

2018年第二度看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的遺作《廿四格》(24 Frames)。每個四分半的片段,我都盡力凝視與聆聽那些細節,不貼標籤,不帶批判,任那雨雪紛飛、閃電行雷,動物不寧,我想學習那頭懶洋洋的牛,內心繫於當下,處之泰然。

但是我學不好。連呼吸當下的空氣都還未學得好。

今年出版譯本的《一隻狼在放哨:阿巴斯詩集》,有這樣的詩:
「沒有悲傷
沒有快樂
我只是
走呀走/」

而我也讀到另一本書,達賴喇嘛這樣說過:「我們的煩惱多半是自己造成的,所以照道理說,我們也應該有能力創造更多喜悅。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處世的態度、看法和反應。想更快樂,有很多事我們自己就做得到。」

//傷痛的你 常常被壓破肩膊
其實旅途困難 也是某種工作
解脫不了痛苦 靈魂便好學
誰亦要渡過迷惘 才會進化知覺
我與你吸氣
同與你也呼氣
而我於這裡總會願意等一天來到 和好//



08 盧凱彤 〈荒原〉
曲:盧凱彤  詞:林夕

其實,我們能夠控制的,是如此渺小。

如果沒有從每一次失去中學會什麼,那就好好學習擁抱。

即使溜走,也有餘溫。

//即使木馬不斷要轉
緊抱著便去到 終端//



07 雷光夏〈深無情〉
曲詞:雷光夏

離開了很久的人,還是偶然會若無其事跑進我的夢中。

他們還是那個時空的他們,只是走進了今天我的時空裡,而我在夢中卻毫不感到訝異。

他們的時間靜止了,我的時間卻一直前行。在夢中那個交匯點,我們又再相會。

只能在夢中的這個交匯點,才能相會。

每年認識的許多人,不知道在那一個轉角以後我們會再相遇,或永不再遇。

有情無情,記得不記得,想念不想念,都是緣份。

//一天 一年 不見 不念
短暫交會 未曾互放光亮
幾覓 幾旬 鏡中影
回頭張望 你也在這裡//




06  陳建年〈知命〉
曲詞: 陳建年

張曼娟老師2018年出版的暢銷書《我輩中人》,有好幾段需要好好筆記:

「我到了中年才明白,這確實是人生旅途中包袱最沉重,挑戰最頻繁的階段。走到中途才發現自己被卡住了,卡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 卡在上司與下屬之間; 卡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正因為卡住了,停下來才能把自己看清楚,在家庭和職場,在情感與人際關係中,終於可以面對並且認真思考,關於中年這件事,而後清爽自在的往前走去。」

「人到中年,我倒是覺得,不僅不生氣,也不要再爭氣了……唯有不爭氣,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毋須與他人比較爭競,也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至此才能真正掌握人生。」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能夠成為一個寬容、篤定、自信的「大人」,走在自己創造的道路上,便是歲月的祝福。」

書讀過了,重點劃線了,是時候切實行動。一不小心,中年都就要走到中段。

//生活未盡完美  計畫偶爾有些不順遂
轉個角度拿捏  何不當作趣味來化解
無須自擾怨懟 嘮嘮叨叨   
也不心虛逃避 彎彎繞繞
面對困境無悔承受  風雨過後又是晴天//




05 Tizzy Bac 〈The River (in the Holiday Season)〉
曲詞: 陳惠婷

十二月的那個星期六中午,我在九龍灣展貿中心工作完畢,匆匆吃過午飯,查手機看巴士路線,然後趕路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巴士站,剛好車到站,我順利上車,坐到上層,疲累得立即睡著。車子晃呀晃的,在半睡半醒眼睛半開半合的同時,我知道車子也是走走停停,週六這個時候交通還是比較擠塞吧,又或者是睡夢中停過的站太多。過了海,巴士駛得更慢。我差不多睡飽,和煦的陽光也從窗外灑進來。我很少去香港仔,這區對我來說實在太陌生。過了香港仔隧道,我就一邊看周圍環境,一邊看手機裡的路線圖,怕錯過車站。

下車以後,跟著Google Map,轉過街角,沿著斜路而上。陽光好暖,我必須把外套脫下。然後,沿著號碼找,看著數字,一直倒數,一步一步,一直倒數。終於,我停下來。啊。我並沒有刻意要比大家早到啊。但我確實是來早了。只有我。

這裡有「永遠」兩個字。到底什麼是永遠?大概永遠也不會有答案。這個位置可以好好俯視香港仔對開的一片海。我想起那段日子看過而我不怎麼喜歡的那部電影 — 「你好嗎,我很好~ 你好嗎,我很好~」。我知道,我必須提醒自己,要能堅定地說出那句「我很好」,才不會辜負那些堆疊的歲月微塵。

後來大夥兒都陸續來了。然後,就像以往一樣,大家上到酒家晚飯,聊天談笑。家人親人朋友這晚都聚在一起了。生日的人不在場,但其實也在。

當然在。

//有過的眼淚歡笑聚集
成這美麗人生的所有
當我再次回頭看過往
只感受到溫暖的陽光//



04 Rubberband 〈你會有一天學會面對〉
曲詞: Rubberband

2018年夏天有是枝裕和的回顧展,我又重看了幾齣。結果,依然是《下一站,天國》勝出 (呃,其實於我而言,真正可以相提並論的只有《橫山家之味》)。

在前往天國的中途站,每個已離開塵世的人,都要選出一段最重要的回憶,然後中途站的工作人員會將這段回憶製作成影像,此後逝者只能帶著這段唯一的回憶,去到下一站。

每一段記憶,都值得感恩。但無論如何不捨,記憶終有一天會被刪除。

殘酷的現實是,我們要學會的,不是未來見,而是先要懂得,未來,不一定能見。在記憶還可運作之時,每一次見面,每一次再見,都要好好珍惜。

//誰提早 作別遠去
誰留低 慢慢老去
多精彩 盛宴終須
解散離席 不要淚垂
愁懷隨日月被拭去
你會有一天學會面對 不要催//




03 陳昇〈愚人之詩〉
曲詞:陳昇

讀過一本書,裡面提到用人均壽命,去估算自己在地上的日子(其實覺得自己可活過人均壽命這也算樂觀)。用日數去算,真驚心動魄。作者提到,日常工作裡面我們往往懂得輕重緩急,知道少時間就做很在乎的事,但在人生裡卻常不去面對時間長短。

這些好像都老生常談。以往這些話看完就算,現在愈來愈入心。

在荒誕沮喪的香港,在荒腔走板的生活中,我吸一口氣,呼一口氣,想抓住自己失落的節奏。

沒有多少時間,就做很在乎的事。

//應該說我們都一樣 厚著臉皮在生活
眼前的真真假假算不上是什麼
路邊的野狗比較起來還顯得自由
至少牠能決定愛做什麼...

寫歌的人 你不就饒了我吧 激情的歌聲難免會走音
我請問你這個世界是怎麼了 不相信明天海闊天空
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人 那就可以與世無爭
生命不等待休止 深呼吸我再挑戰一次 嗚
也許是我最該饒了我自己 勵志的歌唱了都走音
我只是一隻想要展翅高飛的小鳥 
沒有理由不快樂又慢慢變老//




02 岑寧兒〈盡力呼吸
曲:岑寧兒  詞:周耀輝

七月中,我回到中文大學走了一趟。那是很多事情的源頭,記憶的起點。

有熟悉的景物,但有更多不曾見過的建築物,連那個原來已成為著名景點的「合一亭」,我都是第一次見識。碰見好多內地觀光客,碰見一些暑假還回到校園的年輕人,還遇見從前的自己。

也許,二十多年前在這裡嬉戲的我,不會想過,每天還能好好呼吸,有記憶值得守住能夠守住,原來已是最值得感恩的事。

我坐在「合一亭」旁邊良久。遊客喧鬧,我陷入寂靜的時空。

今天看見的這些樹,還是當年的樹嗎?

時光流過,但滋潤了記憶。生命不是鏡花水月,共同見證過的那些,翠綠還在,蔚藍還在,氣味還在,對白還在,故事還在。
好好微笑,好好呼吸,好好感受,好好走路,帶著那裝滿故事、風景與祝福的美好箱子。

//我懇求 時間也許如風 
記憶如沙 
半生如今 但誰在心頭 
期待我能好好到盡頭 好好感受 

盡力呼吸 
在望清之後 亦呼吸
在認出之後 亦呼吸 
縱是最後 背影越來越瘦 
並未消失 
在離開之後 便哭泣
在留低之後 就別焦急 
在我身後是宇宙 是以後 

可以荒謬 時間瞬間停止 醉生夢死 
瞬間如一 但誰在心頭 
期待我能好好到盡頭 揮揮我手 //



01 林憶蓮〈一呼...一吸〉
曲:恭碩良/Kelvin Avon/Curtis Richardson/林憶蓮 詞:李焯雄

學習呼吸當下的空氣,重新感覺時光的流動,聽見脈搏的節奏和韻律。

一秒就是新的一秒,一天就是新的一天。一年就是新的一年。多麼顯淺的道理,人卻總是常常亂了腳步,跌入種種陷阱與迷宮。

有起有伏,周而復始,當下就從當下開始。

2019,豬年,Reset.

//聆聽生命原始 內在之音
一呼 一吸
因為當下就從 當下開始
一呼 一吸

螞蟻從不需要激勵
活著就是活下去
沒結果也 照樣開始

生命不在別處 就在這裡
一呼 一吸
因為放掉才能 又見充實
一呼 一吸

童年吹過的風 聽那旋律
一呼一吸
活著有起有伏 周而復始
一呼 一吸//


(圖:Dom Luis Bridge 路易一世大橋,2018年7月攝於波圖(Porto),葡萄牙)

十二首歌與我的2017
暈塵選2016十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