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09, 2018

停泊在鬧市的木飛船




在歐洲旅遊,慣常遇上古老而華麗的大教堂,走進去總會被神聖的氛圍與歷史的氣味籠罩,頓時感覺自己的渺小,不期然想要戰戰兢兢地懺悔和默禱。

但其中一所最教我念念不忘的,卻是年齡不過幾歲的禮拜堂。2012年芬蘭赫爾辛基成為世界設計之都,同年落成的康比靜思堂(Kamppi Chapel,或稱Chapel of Silence)就是重點建築項目。那年夏天我剛好有緣到訪,此後多次重訪芬蘭,都毫不例外地一再被這所小教堂吸進去。

從外觀上看,它很難讓人聯想到宗教場所――比較像一件放大了的型格家居擺設,更像一艘木造的弧形飛船,停泊在城市最熱鬧的街頭,與人來人往的車站、商場、酒吧為鄰。雲杉木塗臘後明亮的顏色,木片之間的低調橫紋,都讓過路人無法不向它注目。

踏入禮拜堂,頓時隔絕了外面的喧囂,連到訪的遊客都壓低聲浪,怕相機的聲音干擾寧靜。小小的空間,在橫嵌木片組成的牆身包圍下,溫暖、靜謐而教人心安。橢圓天花周邊透出陽光,灑在木製的長椅上,觸動來靜思的眾生。對啊,這裡沒有什麼宗教擺設與藝術品,只有簡約的聖壇和不大顯眼的十字架,就是要歡迎不同信仰、不同族群的人,能夠暫時離開城市的喧鬧與形形色色的欲望,如身處林木中,靜靜細數自己的年輪,又或者,什麼都不去想。

我喜歡坐在這裡,任分秒流過。如一艘方舟,帶人暫避翻騰洶湧的思緒浪潮,停靠在大自然的某角。即使只是片刻的安寧祥和,也已足夠美好。

這座建築也許是一種概念――想像教堂可以怎樣不像教堂,想像空間可以怎樣樸素而神聖。我不能常常來到現場,但我會學習想像隨時隨地坐上這艘木飛船,暫停紛擾,讓腦海寧靜,心境透光。




(原刊於2018年9月17日《自由副刊》)

星期日, 9月 16, 2018

給年輕人的陳百強playlist — 不懷舊,而為了什麼


2018年9月是陳百強六十歲冥壽。我想,要讓今天的年輕人認識陳百強,實在很難。畢竟他已離世二十五年,最流行的一批歌曲都誕生在三十多年前。或許,有一些經典歌曲他們是接觸過的,但就只是一些老歌而已,對他們似乎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想給年輕人推薦十首陳百強的歌(其實是十一首),不為懷舊(他們根本也無舊可懷),也不為推介十首最好聽或最流行的,而是嘗試從今天的角度,發掘另一些意義。

隨便搜尋一下,用來形容陳百強的詞彙,不外乎是靚仔、有氣質、有才華、有品味、俊朗、感性、情緒化、溫文爾雅、優雅脫俗、書卷味、憂鬱、寡言、內歛。也許都對。而一個歌手能同時擁有這些形容詞,並且貫徹歌曲演繹中的,陳百強以後就沒有。獨一無二,就是這樣。

1. 〈眼淚為你流〉(1979)+〈不再流淚〉(1980)(曲:陳百強 詞:鄭國江):〈眼淚為你流〉受歡迎,翌年推出下集〈不再流淚〉,算是廣東歌有「續集」延續故事的先河,下集歌詞呼應上集歌詞的元素。〈眼淚為你流〉開首響起撥電話聲(對呀,是「撥」),女角先「喂」一聲,陳百強回一聲「喂」,然後對方掛斷電話。〈不再流淚〉開首也是電話聲,換了女角主動打電話給陳百強,然後兩人講了一段今天聽起來有點可笑但當年應該好浪漫的情話。對呀,那時的電話聲是這樣的。沒有Whatsapp,吵架或談情都是用家中的電話,而那個電話,是一家人共用的。

2. 〈幾分鐘的約會〉(1980) (曲:Kenneth Chan 詞:鄭國江):1980年,首條地鐵線觀塘線通車,改變了香港社區的發展與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同年,陳百強唱出地鐵的浪漫故事,那是一個仍未用FF或J這些英文字母的年代,於是就用足一句「好比心中女神進入夢」去說。如今地鐵由讓人充滿想像的新鮮事物變成擠迫不堪讓人厭惡的巨獸,再說浪漫故事也許都虛假矯情。但這首歌有一點沒變的 — 聚散有時,世事無常。你沒把握機會去把話說清楚,明天不一定來,幾分鐘之後的分別,就是一輩子。

3. 〈喝采〉(1980) (曲:陳百強 詞:鄭國江) : 1980年,給年輕人打氣的〈喝采〉,那時愛聽這些歌的人現在幾歲了?都四十幾、五十幾以至六十幾了吧?就是今天年輕人的父母輩(甚至,祖父母輩?),或稱之為Old Seafood的中年人。今天年輕人受盡這些old seafood開口埋口「我哋以前就唔係咁……」— 那就嘗試用這首歌,接通三十八年前跟你年紀差不多的人吧,每個世代,都有他們的煩惱和迷茫,都受他們上一輩的指指點點。在迥異的年代,我們嘗試了解彼此,互相提點,少點比較,多點鼓舞。 我們還是需要好好唱「路上我願給你輕輕扶/你會使我感到好驕傲/幸福歡樂陪著你/去找一生美好」。

4. 〈今宵多珍重〉(1982) (曲:王福齡 詞:鄭國江): 能夠把五六十年代國語歌重新演繹得入型入格,既保留小調味道與後來所謂的「中國風」,又注入時尚西化音樂元素,這首歌自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如今聽起來那些節奏與編曲都不過時。那時候大家都好像會在中西、中港、國語粵語、文言書面語口語等之間來去自如,不一定要壁壘分明。陳百強那種字正腔圓,感情恰如其分,唱來三分無奈三分淡然四分隱隱痛的感覺,是很難模仿的。歷年來,那句「懷裡情人在怨/相愛偏不能容」,給多少人用來偷渡那些被壓抑的情感 — 然而,三十多年後,社會那些壓抑,原來都還在。

5. 〈摘星〉(1984) (曲:顧嘉煇 詞:林振強):曾經有一段時間,政府的宣傳歌都非常流行,而且不是隨隨便便口號式呼籲人呢樣嗰樣。〈摘星〉是很好的示範 —本來是政府委託製作的禁毒歌,林振強以名「後悔」和名「快樂」的店作喻,道出一個不只關於不要相信毒品的故事,更是一連串以「我要摘星不做俘虜」為喻的豪情壯語。當然,所謂勵志歌,都有它的局限,以至,宿命。

6.〈粉紅色的一生〉(1984)(曲:Loudiguy/Piaf 詞: 鄭國江) 80年代,幾位巨星的大熱歌曲都改編自日本歌。但陳百強最流行最傳世的歌曲,並沒有很多日曲粵詞,而他的改編歌當中,最教人驚豔的,自是改編自Edith Piaf 40年代法文經典La vie en rose (是啊,法文rose直譯是粉紅),而且換上跳脫活潑的節奏,從音樂、演繹到舞步,即使今天看來都是時尚而有型有格的。當別人一窩蜂去改編日本歌,能夠從別的地方看到寶物,而又能carry到,這也許就是,易扮但難學難精的,品味。

7. 〈盼望的緣份〉(1985) (曲:陳百強 詞:鄭國江)作為聽眾,我們從來都無法肯定歌者所唱的有多少是他們的真正感受、經驗與想法。他們的形象,有幾分是真,幾分是由唱片公司、經理人與傳媒所建構?又有多少是聽眾自行填充的?填詞人鄭國江談這首歌時提到,「很慶幸我總能寫Danny的心意,他的曲似乎透露了他的內心世界」。或許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或許是精心設計的明星文本(star text),但聽著陳百強唱「緣份永遠要避開我/今天我實在願講和/自己孤單還要天天唱著情歌」時,都會無可避免地相信,那份哀愁與痛,就是從他心底裡吐出來的。

8. 〈不再問究竟〉(1985) (曲:林慕德 詞:林振強) 一個晚上,一個場景,失戀男與頑童的相遇與對話。適當的留白,有想像空間,有豐富畫面。當時廣東歌少有的寫法。沒有結局,餘音裊裊,直到29年後小克為梁漢文寫《一再問究竟〉的精心互文 — 命運輪迴,我們都是這樣長大,或流淚的,無論你是哪個世代。

9 〈偶像〉(1986) (曲:徐日勤 詞:潘源良) 比起當時其他偶像,陳百強的明星文本,從歌曲歌詞到他呈現出來的形象到與他相關的娛樂八卦新聞,總是關乎壓抑與隱密,一面是陽光俊朗,一面是憂鬱內歛。〈偶像〉當然關乎陳百強,但又何嘗不是某些香港人的寫照 — 為別人的目光而活,享受歡呼卻擔心掌聲消失,「天天心中都背負重量/每一分偏差全受到注望/他的一生包括淚與汗/統統基於觀眾著想」

10 〈神仙也移民〉(1988)(原曲為Bananarama "Love in the First Degree" 詞:盧永強) 80年代中以後,香港人生活的其中一個關鍵詞是「移民」。你不移民,都總有親戚朋友移民。當時與「移民」相關的廣東歌,大多以好友別離、珍重珍惜等為題,流露對香港的不捨或對現實的無奈。此曲卻以神仙見香港美好而想移民的巧妙構思,側面歌頌香港比天堂更美好,連神仙也想移居香港。又或者,生活在他方,總是我們的美好想像?輕快的調孑與調皮的歌詞,為本來沉重的移民話題幽了一默。如今成了神仙的陳百強,還會想移民到今天的香港嗎?

星期六, 9月 01, 2018

關於《廿四格》的12點速記



1. Unfinished cinema:去年第一次看完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遺作《廿四格》(24 Frames),就把它封為我的2017年年度電影。那時我寫:「謝謝導演帶給世界這麼多出色的作品,直至人生最後一部,仍在探索各種電影與藝術的可能。萬物自有它們的節奏,就待我們用心專注去細賞細嚐,發掘幽微的細節。」一年後重看,又會有什麼新的體會呢?結論是,下次再重看,必然有更多發現,會填補更多情節和情感。因為,看的我在轉變啊,節奏也必然轉變。導演說過,他相信好電影應該是未完成的電影(unfinished cinema),最終透過每一位觀眾在腦海中去把它完成。《廿四格》貫徹他的理念,處處留白,卻總會誘導好奇的觀眾,去咀嚼每一格那四分半鐘,然後用自己各不相同的方法和想像力,填好每一格。


2. 框內/框外:宣傳品上提到導演講過:「我察覺人未能細看眼前景物,除非它在框內。」但可能更重要的,是框外。我們專注框內,但同時好奇、關心、緊張框外發生什麼。鏡頭就這樣鎖定了一個空間一個角度,而觀眾聽到、猜到、想像到鏡框外正在發生事情,但導演不移動鏡頭,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在知道與不知道之間,任由時間流過。如同人生,我們也往往很難移開某個框,去理解甚至改變某些事。我們能夠控制的,何其有限。有限,就在框內。


3. 前後:電影開宗明義就說,每一格是將一幅靜態畫作,或一張照片,延伸成約四分半鐘的短片。從這裡回頭想,當我們凝視一幅畫作,一張照片,甚或親臨欣賞某一幀風景,有想像過這格時空以外,前前後後發生過的事嗎?如果不知道甚至不曾想像,我們又如何判斷?我們從一幀畫面,可以想像出幾多不同的故事? 我們所知道的,何其有限。有限,就在框內。


4. 真假:電影每一格看似平凡簡約,實際上又是貫徹了導演的作風,處處帶出真假的對比與辯證。那些CG自然景物與真實景物接合在一起,到底那些是真,那些是假?那些是紀錄,那些是虛構?為什麼我們會感覺是真或是假?那電影畫面的真假到底又為何重要?真或假的景像能讓我們接近真相多一點嗎?導演這樣寫過:「一切都是謊言,沒有什麼是真的,然而都暗示著真實…但這些謊言是用來表達一種深刻的人性真實。」(《阿巴斯談電影》,頁36-37)


5. 故事:這電影怎麼會沒有故事呢?我知道,它沒有故事線,沒有人物角色,沒有對白沒有演技。但如果願意細心凝視細節,再想像影片這個「框」以外發生的事情,將動物聯想成人,則一幕幕的故事,或者寓言,還是動人(又或驚心)。


6. 無常:有好幾次,鹿啊鳥啊牛啊,在本來看似平淡日常的場景,遇上了威脅而不自知(來自大自然,或別的動物,或人),有些活下來,有些不。我等觀眾為牠們的命運著急,因為牠們不知道「黃雀在後」,大禍將臨。而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無常,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迎來什麼。


7. 人:電影畫面只有兩次出現「人」這動物,分別是第十五格凝望巴黎鐵塔的人和路過的遊人,以及最後一格伏在桌上睡的剪片師。也有人出現在框外發出聲音,譬如開車、開槍、開門。而當然,看電影參與填補”unfinished cinema”的觀眾,也是人— 我們都在凝視、剪接(把片段聯繫自己的經歷與思想)、張望、偷窺、睡著(?)。


8. Mindfulness: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用來練習mindfulness靜觀正念。凝視與聆聽四分半片段的細節,感受當下,不貼標籤,不帶批判,任那雨雪紛飛、閃電行雷,動物不寧,我們來學習那頭懶洋洋的牛,內心繫於當下,處之泰然。


9. 聲音:當畫面減省了各種剌激誘人的元素,觀眾或許更願意去留意聲音的細節。各種環境的聲音、動物的叫聲,平常或許我們不會留意,但這部電影裡,它們的高低、節奏、位置,都顯得重要了,而且有輪廓和表情。


10. 光暗/動靜:若能留意光暗、動靜的轉變與對比,也許可以體會更深刻。在日常生活也是。導演說過:「也許我年紀越大,看見的就越少。但這些日子,我情願看得更少。我情願只注意我想注意的事物。而我看到的,的確比我年輕時看見的要光亮得多。」(《阿巴斯談電影》,頁310)


11. 美:也可以,不為什麼,只因為美。其實不一定需要解釋,為什麼電影裡的雪很美,海很美,下雨很美,樹很美,動物很美。更多時候,在現實裡,我們都只是走過而已,最多只是說一句「很美啊」,然後用手機去拍下一張以後都不再看的照片 — 我們都沒想過要解釋,為什麼日常中的它們很美。


12. Love never dies: 最後一格畫面,一曲”Love Never Dies”伴著在iMac前睡覺的剪接師,作為遺作的最後一格是完美了。有些情感,有些生命,不會結束。它們留下了畫面,而畫面衍生、拼貼更多畫面與聲音,永遠展現無盡的生命力。

星期四, 8月 23, 2018

叫幾百萬人流淚過的歌


跟年輕朋友討論從前的流行曲,通常我都非常小心翼翼。不是怕暴露自己的年齡,而是不希望過於理所當然地以為誰都必然聽過某人某歌,更不希望自己流露出一種「你怎麼可以不知道」的神情。畢竟世代不同,我們又怎可能霸道地以為年輕人必然都聽過所謂的經典,或不屬於他們年代的名人?世界太大,歌曲太多,流行太快,時間太少,沒有人可以認識每個年代的歌和人。我也渴望細聽更多好老的歌和好新的歌,只是還沒如願。

幾個月前跟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談創作時,還是不小心洩露了錯愕的表情。我先小心問她們,還知道誰是陳奕迅吧?「梗係知道啦」她們有點不屑我提這問題。然後,我問「你們聽過〈K歌之王〉 嗎? 她們自信地說「梗係聽過」!

我鬆一口氣,也許是過於鬆懈,就開始說,〈K歌之王〉 咪就係一個以拼貼來創作的例子囉 (當時我想以此例解釋其中一種常用的創作手法,是抽取其他知名作品的元素,拼貼成新作,並透過重新組合創造新意義)。

她們一臉茫然,問「這不就是一首普通的情歌嗎」? 我就知道我犯錯了,我怎麼可以理所當然地以為她們聽過這首歌就等於知道,〈K歌之王〉引用和拼貼了廿多三十首那年代的流行K歌歌名和歌詞,更遑論知道作曲編曲的陳輝陽將自己前作的音樂元素也嵌了進去?在〈K歌之王〉流行的年頭,可能大部份聽眾都曉得歌詞的妙處,知道許多詞句的出處,知道這首歌既可以是苦情歌也可以一首戲謔K歌的K歌。但近幾年首度聽這歌的聽眾,可能就只覺得「幾好聽」和「歌詞古怪」了。

也許,很多創作,脫離了某個時空,一整層意義就消失了,原本的心思也隱沒了。
本來,創作就是會經過不斷的中介,原初的意義會在不同的脈絡中演化,新的意義會衍生繁殖。但某些創作時原始的亮點,反過來框住了文本意義衍生的可能,來到後世變得難以解讀。如果沒聽過那年代的流行曲,現在又如何能明白「分一丁目贈我」或「如從未聽過誓言如幸福摩天輪」指涉什麼?

回頭再看再聽一些經典舊作,不是必然要找出當時的脈絡,因為這些舊作如何扣連當下可能更為重要。但如果能花點心思多了解創作背景,窺探某個我們不熟悉或已遺忘的時空,或許會找到作品更多的趣味和情感。好,讓我找一些我一直聽不懂的老歌來再了解。(嗯,我所指的老歌,是七十年代或以前的,不是陳奕迅的歌。)


星期二, 8月 21, 2018

做美好的獸

十年前,我發表了一篇萬多字的半桶水學術文章〈「你有自己一套」? — 從組合 at17 看流行音樂與性別政治〉(http://www.ln.edu.hk/cultural/materials/3_P2.pdf )。 今晚重讀一遍,固然覺得某些論據寫得不夠力或欠仔細,但總算將那個時期兩位年輕音樂人如何打破性別框架與規範、抹去標籤、開拓空間以至感染歌迷等,盡量多角度地談論過。十年來,她們走更難走的路,但行得更遠、更前、更勇敢。今天,我們看著一個又一個畫面,一段又一段文字,切實地感受到那份痛,以及見證一位充滿熱誠的音樂人,怎樣以她的作品與生命,帶給無數人勇氣、想像、希望與力量。

我那篇舊文的結語,引用2006年at17作品〈我們的序幕〉,盼望「從at17的經驗拉開序幕,期待更多人都能在這個充滿性別定型與規範的社會中,在生活中唱出自己的歌、唱活自己的感覺。」如今她告別了,但那些她留下的音樂、善良與勇氣,必然會為更多人的人生,揭開更有意義的一章。這數年來,好幾次我都有在班房播盧凱彤的《囂張》,寄語年輕人「用自由而囂張的溫柔,做美好的獸」。我想,這首歌,以及她唱這首歌時那度撲面而來的力量,會時刻伴隨很多人,敢於做一個有自己一套、不走大路但自由而美好的獸。
祝你愉快。



星期一, 6月 18, 2018

[大遲到系列]暈塵選2009-2017年120張外語專輯


自2008年後就再沒有為外語專輯寫年結。這九年來,聽歌的模式徹底改變。由昔日每月買大量CD, 到從itunes 付費下載一張張專輯到用KK Box 或Apple Music 聽串流。不擁有,但還是需要音樂的陪伴。

橫跨足足九年這麼長的時間,記憶當然有大量錯失,這張清單其實也不用認真看待。但不寫就缺了這九年的紀錄,那就當是一個粗略的回顧,為這幾年的聽歌經歷和音樂口味留下註腳。完成所有欠下的年結後,就沒藉口不開展新projects.

以下先列出每年所選的年度專輯。然後就是120張專輯列表。由最多專輯入圍的Max Richter 開始(7張而且當中一張是年度專輯),然後毫不意外地有Mogwai、Eels、 Mono、 World’s End Girlfriend、Yann Tiersen、Sigur Ros (包括Jonsi)、Leonard Cohen、Rufus Wainwright、John Grant、Pet Shop Boys、Bjork 等, 串起來就是我這九年的音樂地圖。

[參考:暈塵選2008年15張外語專輯  )

年度專輯
2017: Ryuichi Sakamoto - async
2016: Leonard Cohen - You Want it Darker
2015: Max Richter - Sleep
2014: Eels - The Cautionary Tales of Mark Oliver Everett
2013: Sigur Ros - Kveikur
2012: Rufus Wainwright - Out of the Game
2011: Yann Tiersen - Skyline
2010: World’s End Girlfriend - Seven Idiots
2009: Mono - Hymn to the Immortal Wind

暈塵選2009至2017年120張專輯

Max Richter
- Waltz With Bashir OST (2008/2009)
- Infra (2010)
- Sleep (2015)
- 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2015)
- Black Mirror: Nosedive (OST) (2016)
- Taboo (2017)
- Three Worlds: Music from Woolf Works (2017)

Mogwai
- Hardcore Will Never Die But You Will (2011)
- Rave Tapes (2014)
- Music Industry 3 Fitness Industry 1 (2014)
- Central Belters (2015)
- Atomic (2016)
- Every Country’s Sun (2017)

Eels 
- Hombre Lobo (2009)
- End Times (2010)
- Tomorrow Morning (2010)
- Wonderful, Glorious (2013)
- The Cautionary Tales of Mark Oliver Everett (2014)

Mono
- For My Parents (2012)
- Hymn to the Immortal Wind (2009)
- The Last Dawn (2014)
- Rays of Darkness (2014)
- Requiem for Hell (2016)

World’s end girlfriend
- Air Dolls OST (2009)
- Seven Idiots (2010)
- Starry Starry Night OST (2012)
- Last Waltz (2016)

Yann Tiersen
- Dust Lane (2010)
- Skyline (2011)
- Infinity (2014)
- Eusa (2016)

Melodium
- The Island (2012)
- Low Gravity (2016)
- Luminol (2016)
- Proxima (2017)

Pet Shop Boys
- Yes (2009)
- Elysium (2012)
- Electric (2013)
- Super (2016)

Leonard Cohen
- Old Ideas (2012)
- Popular Problems (2014)
- You Want it Darker (2016)

Rufus Wainwright
- Out of the Game (2012)
- Prima Donna (2015)
- Take All my Loves - 9 Shakespeare Sonnets (2016)

Bjork
- Biophilia (2011)
- Vulnicura (2015)
- Utopia (2017)

Colleen
- The Weighting of the Heart (2013)
- Captain of None (2015)
- A Flame My Love, a Frequency (2017)

John Grant
- Queen of Denmark (2010)
- Pale Green Ghosts (2013)
- Grey Tickles, Black Pressure (2015)

Mew
- No More Stories Are Told Today (2009)
- + - (2015)
- Visuals (2017)

Ryuichi Sakamoto
- Rage OST (2016)
- async (2017)

Sigur Ros
- Valtari (2012)
- Kveikur (2013)

Belle and Sebastian 
- Belle and Sebastian Write About Love (2010)
- Girls in Peacetime Want to Dance (2015)

David Bowie 
- The Next Day (2013)
- Blackstar (2016)

The Divine Comedy 
- Bang Goes the Knighthood (2010)
- Foreverland (2016)

Eleni Karaindrou
- Dust of Time (OST) (2009)
- Music and Songs for the Theatre (2015)

Jun Miyake 
- Lost Memory Theatre - Act 1 (2013)
- Lost Memory Theatre - Act-2 (2015)

Ketil Bjornstad
- La Notte (2013)
- Sunrise - A Cantata on Texts by Edvard Munch (2014)

Kiasmos
- Kiasmos (2014)
- Blurred (2017)

M. Ward
- Hold Time (2009)
- More Rain (2016)

Madonna
- MDNA (2012)
- Rebel Heart (2015)

Moby
- Wait for Me (2009)
- These Systems are Falling (2016)

Radiohead
- The King of Limbs (2011)
- A Moon Shaped Pool (2016)

Royksopp 
- Junior (2009)
- The Inevitable End (2014)

Beck - Colours (2017)

Blur -The Magic Whip (2015)

Carter Burwell -Anomalisa OST(2016)

Cigarette After Sex -Cigarette After Sex (2017)

Coldplay -Mylo Xyloto (2011)

The Cranberries - Something Else (2017)

Daft Punk -Random Access Memories (2013)

Elbow -Little Fictions (2017)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Hallelujah! Don’t Bend! Ascend! (2012)

Gontiti -Still Walking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橫山家之味》) OST (2009)

Gorillaz -Humanz (2017)

Jake Bugg -Jake Bugg (2012)

Jane Birkin -Birkin/Gainsbourg: Le symphonique (2017)

Jarvis Cocker and Hilly Gonzales -Room 29 (2017)

Johann Johannsson -Orphee (2016)

Jonsi - Go (2010)

Jonsi & Alex -Rice Boy Sleeps (2009)

Kings of Convenienc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2009)

Laurent Petitgand -Salt of the Earth OST (2014)

Muse -The Resistance (2009)

Olafur Arnalds -For Now I am Winter (2013)

Olafur Arnalds & Alice Sara Ott -The Chopin Project (2015)

Philippe Rombi -Dans la Maison OST (2012)

Sondre Lerche -Pleasure (2017)

Sufjan & Stevens -Carrie & Lowell (2015)

Thom Yorke -Tomorrow’s Modern Boxes (2014)

Tindersticks -The Waiting Room (2016)

U2 -No line on the Horizon (2009)

The Whitest Boys Alive -Rules (2009)

The xx -XX (2009)

Various Artists
- Pina - OST (2011)
- Rework_ Philip Glass Remixed (2012)
- Before the Flood - OST (2016)
- re:works [Decca] (2016)
- La La Land - OST (2016)

星期日, 5月 27, 2018

暈塵選2017年十五部外語電影


時間有限,電影太多。都係嗰句,睇到都係要講緣份。2017年我看過的外語電影還是算很少(新片只有三十部左右),所以這名單都只是自己的一個紀錄,談不上有什麼代表性。

《廿四格》作為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遺作,最後一格堪稱完美的謝幕。謝謝導演帶給世界這麼多出色的作品,直至人生最後一部,仍在探索各種電影與藝術的可能。萬物自有它們的節奏,就待我們用心專注去細賞細嚐,發掘幽微的細節。郭利斯馬基新作《希望在彼方》主線固然是關於敘利亞難民投奔芬蘭的故事,但如片名所示,還有一個重點是逃離原地,踏出固有界線的「希望」,以及希望的多重面向 — 可以有光明,卻有更多晦暗。導演的簽名式風格依然好看,冷峻,但總是散發著微暖。

堅盧治《我,不低頭》將「低端人口」面對官僚之惡的困境真實而仔細地呈現,教人揪心。《從前.現在.將來》展現中年人夾於「從前」與「將來」之間的危機,哲學和別人的青春都拯救不了,最後還是只有當下的自己能救自己。《伊朗式遷居》縱然不及導演前作而且格式開始有點重覆,但整體還是凌厲有力,那種在面對惡運後的道德掙扎,依然好看。《月亮喜歡藍》應該是近十多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中唯一一部我算是喜歡的。《唔多掂老師》藉80年代共產捷克一個濫權教師的故事,驚心動魄地呈現教師、家長、學生在高壓社會氛圍下的人性矛盾,敢/不敢怒而不敢言,今天在任何一個社會,何嘗還不是有相似的情境?


年度電影:《24 Frames 廿四格》 - Abbas Kiarostami
02: 《The Other Side of Hope 希望在彼方》- Aki Kaurismäki
03: 《I, Daniel Blake 我,不低頭》— Ken Loach
04:《Things to Come 從前.現在.將來》— Mia Hansen-Løve
05: 《Salesman 伊朗式遷居》 - Asghar Farhadi
06: 《Moonlight 月亮喜歡藍》 - Barry Jenkins
07: 《The Teacher 唔多掂老師》 - Jan Hrebejk
08: 《A Taxi Driver 逆權司機》- 張勳
09: 《Paterson 柏德遜》 - Jim Jarmusch
10: 《Ma’ Rosa 羅剎媽媽》- Brillante Mendoza
11: 《Graduation 畢作虧心事》 - Cristian Mungiu
12: 《The Unknown Girl 無名女孩》-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13: 《The Third Murder第三度殺人》 - 是枝裕和
14: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廣告牌殺人事件》 - Martin McDonagh
15: 《Beats per minute 心動120》- Robin Campillo


參考:
[暈塵選2009-2016年五十部外語電影] 
 [暈塵選20017年六部華語電影]

星期一, 4月 30, 2018

暈塵選2017年六部華語電影


2017年我看過的華語電影只有十二、三部,所以這名單或有遺漏。不過其實我想看而還未有機會看的電影只有幾部,這一年很多電影確實是我提不起興趣的,不好意思。

《相愛相親》整體來說是超水準。看後四個月,某些片段仍然印象深刻,依然揪心。英文片名是”Love Education”— 的確,這是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三個世代的女角,各自還在持續學習這一個難懂的課題,也同時在教曉另外兩人一些事情。張艾嘉將人生的種種美好、錯失與遺憾,娓娓道來,熬煮出多層次的味道,火喉恰到好處。

《大佛普拉斯》作為導演首部長片,無疑非常傑出。奇詭的黑色幽默、魔幻與寫實的碰撞、對底層人的關懷、以至美術與音樂的個性,都是華語片罕見的。《四十年》可能是比較冷門之選,但這部侯季然的紀錄片,並不止於紀錄台灣民歌四十年,而是側寫一個社會、一代人,回首歲月,認出某些錯失的,也認出某些值得珍重的,與過去的自己或某某和解,沉著面對當下,然後往前走下去。

年度電影: 《相愛相親》 - 張艾嘉
2. 《大佛普拉斯》 - 黃信堯
3. 《四十年》 - 侯季然
4. 《血觀音》 - 楊雅喆
5.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 陳志漢
6. 《29+1》 - 彭秀慧

參考:
暈塵選2009-2016年三十部華語電影
暈塵選2008年8部華語電影

星期六, 4月 28, 2018

A Crack in Everything



2012年第一次到訪芬蘭赫爾辛基的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Rock Church),只趕及在它關門前匆匆看看,拍幾張照就要離開。20177月,我帶著我媽再度來訪這所美麗而奇特的教堂,終於可以逗留很長的時間。觀光客人來人往,我說再留一會吧,還可以聽到下午的音樂演出。

名副其實,這是岩石中的教堂 巨石被挖開,教堂置於其中。石牆嶙峋,支撐圓頂的柱子鑲有玻璃窗,北國陽光仁慈地灑下,照過簡約而莊嚴的聖壇,掃過堅硬而沉默的石頭,滑過坐在紫色長椅上的眾生。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旅行時總會到訪各種宗教場所。無論到不同教派的教堂、廟宇、神社等,我都會鞠躬參拜,是一種禮貌的儀式,也同時祈求保佑家人和自身的健康平安。這次還帶我媽遠道而來了,先是感恩,然後仍是繼續默默祈求健康平安。

高大的管風琴演奏開始,在圓形石牆包圍下,音色份外明亮溫暖。歌者悠悠唱著,陽光愈來愈燦爛,而我,除了如常為身邊的媽媽和自己默禱,也默默祝願那位當時剛到埗天國的天使一切安好。也許,那些灑進來的和煦陽光,也帶著他遙遙送給我的祝福。

我們總以為可以好好計劃旅途的每一步,實際上我們能控制的是如此微小。一不留神,就過了大半生。

中年的日子,就是前後都被卡住。經歷過旅途上的好風光,以為可以有更美好的下一站,卻發現遍尋不獲,然後驚覺時候不早了,回不去昔日,天色卻又漸暗。目睹人間各種老、病與訣別,卻又無能為力。

石牆不平滑不完美。沿著粗糙的表面摸下去,你不會預計到它的起伏,但每一道石紋和裂縫都有故事,都有意義。

在很多困難的日子,我總是會哼起Leonard Cohen的那段歌詞: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萬事都不完美。有隙縫,才有光。

又一年的歲月流過。 也許生活佈滿各種裂紋與罅隙,也許身心也愈多皺紋與傷痕,但記憶和故事就刻印在當中。沿著紋理,或許就可以迎向陽光。

在所謂的「哀樂中年」,感恩和祝福總是常在心中、掛在口邊。我把張曼娟老師新書《我輩中人》的這段好好記下來,提醒自己 「能夠成為一個寬容、篤定、自信的「大人」,走在自己創造的道路上,便是歲月的祝福。」

(圖:2017年7月攝於赫爾辛基岩石教堂 Temppeliaukion kirkko)

2007: 隨風而行




星期日, 1月 21, 2018

暈塵選2017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時間有限,音樂無盡。只能跟沒緣遇上或沒法愛上的音樂說聲抱歉。然後,非常主觀地,推薦十五張2017年的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 朴樹《獵戶星座》

02 陳昇 《歸鄉》

03 Various Artists 《剎那的鳥托邦》

04 林生祥《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

05 竇唯+譯 《間聽監》

06 雞蛋蒸肉餅 GDJYB《23:59 Before Tomorrow》

07 陳昇《南機場人》

08 羅大佑 《家III》

09 孫燕姿《No.13 作品: 跳舞的梵谷》

10 方皓玫《My Spiritual Life》

11 陳珊妮 《戰神卡爾迪亞》

12 Serrini 《Don’t Text Him》

13 Various Artists《達明一代》

14 林一峰《絕對清白》

15 陳奕迅《C'mon In~》


回顧: 

暈塵旗2016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生祥樂隊《圍莊》)
暈塵選2015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
暈塵選2014年十二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鍾氏兄弟 — 《極》)
暈塵選2013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蛋堡 — 《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 )
2012和2011年都沒有寫到年結榜單。補充一下,2012年的年度專輯是林憶蓮的《蓋亞》,2011年的年度專輯是盧凱彤的《掀起》。

暈塵選2010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RubberBand 《Connected》)
暈塵選2009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my little airport 《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暈塵選2008年15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羅大佑、林生祥、吳志寧、胡德夫、張懸、陳珊妮、濁水溪公社、黃小禎、黃玠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
暈塵選2007年15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方大同《愛愛愛》)
暈塵選2006年12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雷光夏 《 黑暗之光》)
暈塵選2005年12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 林一峰 《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星期一, 1月 15, 2018

十二首歌與我的2017

2017年7月攝於波羅的海
十二首中文歌,側記我所經過的2017年。這個我的年度項目,由2006年開始。每年都請容我重提,這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或X大推薦,而只是透過一些我喜愛的歌曲來記錄每一年我過得怎麼樣。關於歌曲,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聽這十二首歌和讀我為每首歌寫的零碎文字,大概也可以摸索到我那一年的生活輪廓。今年跟往年稍為不同,本文會先由第12位開始倒數,直至最後第1 位。文末還附2006至2016此年度項目的連結。


12  達明一派 《1+4=14》

那些在上位的人,已經不再只是之前「語言偽術」的遮遮掩掩,左閃右避操弄文字,而是赤裸裸「我惡晒」地指鹿為馬。權貴們說自己一言九鼎,「我是為你好」(《血觀音》對白),所以2+2=5,一加一原來十四。我城,到底還能怎麼走下去? 想起在年初達明一派演唱會中,黃耀明讀出給David Bowie的信,最後有這樣一段,「……所有燈光裡飛馳失意的孩子,無論世界有多崩壞,我們有多失敗,我們有多奇怪,在黑色星球的您,請您祝福我們。」

曲:劉以達   詞:周耀輝

//來重複的念
重複的學
重複的做神經質
寒蟬的朝夕
鹽蛇的生活
圍城的一齊神經質
末世的 不要哭 你是神//


11  陳珊妮《獨處》

這年有時練習靜觀正念mindfulness,一個人要真正感受一個人的當下,原來並不容易。思緒亂竄,過去未來那些甜酸苦辣人來人往的畫面湧現,卻偏偏沒有當下。靜觀的理念,有一個比喻是,想像把你的感受、情緒和思想放進水族館,你隔著玻璃細看,只有一片平靜,即使在水裡可能是連場爭鬥,群魚亂舞。你什麼都不應做,就這樣不動聲色,感受玻璃這面的一片平和,不批評,不判斷。活著,好好呼吸,從這一秒過渡到下一秒。呼吸,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事。

曲詞: 陳珊妮

//電車で行く
亂入陌生人的旅途
聽無聲的耳機委婉傾訴
過於喧囂的孤獨//




10  王菀之  《突然一生人》

2017年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週年,電影節安排了楊導的回顧展,我幾乎又一次全部重看了。當年楊導遽然而逝,遺作未能完成,誰都沒有想到《一一》就是最後一部。十六年後再次在文化中心大劇院看《一一》,我也終於跟電影主角NJ的年紀差不多了。再聽這一段對白,也是更觸動心坎最深處:

「原本自己很有把握的一些事, 現在看一看好像覺得少的可憐。有時候覺得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都覺得一點把握也沒有。都會覺得說好不容易睡著了,幹嘛又要把我弄醒,然後再去面對那些煩惱,一次又一次。」

「我也老了」。每一個新的早晨之間,我反思、妥協、重複、徘徊、無力。沒有魔術,但會盡量記住每張牌在哪裡。在不知何時會降臨的人生最後一天之前,我還是願意像洋洋那樣期許,能夠做一些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

曲: 王菀之  詞:林夕

//突然一低頭     歲月壓兩肩
驟然一舉頭     沒時候掛牽
為浮生強渡流年     怎麼演
各有主角在排練//


09  ToNick  《回憶備份》

廿年沒有看電視劇,2017年竟然看了好幾集ViuTV的《回憶備份》。當然這也不只是一般的電視劇。節目訪問幾位患認知障礎的長者和他們的親人,然後透過他們的描述,由演員演繹他們的回憶,虛實交替。現實中的長者在鏡頭前緊抓他們逐漸流逝的回憶,戲劇片段中的演員重現他們的青青故事。節目中還加插一些關於認知障礙症、記憶、大腦等相關的醫學知識,甚為好看。整輯節目的用意,就是為這些認知障礙症的初患者,備份生命裡的美好片段。

有一集問到一位已失去老伴的長者,要他談過去兩口子的回憶,但對方已經不在人世了,那會不會很傷痛? 老人笑道,不會啊,每一次回憶的,都是那時開心的事,都很快樂啊。

回憶,都總是快樂的啊。

但是我又記記孫梓評的一首詩:「我將糖果放入口中/愈努力保護/它愈消失」

曲:skot suyama 陶山  詞:恆仔@ToNick/薑檸樂

//有沒有  備份會  變做永恆嗎
記錄永恆落差演化
記錄每段回憶火花
記錄每滴淚水牽掛
記錄每段回憶好嗎
帶着永恆回憶火化//




08  方皓玟《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

收到舊生的聖誕卡,還有手寫的一大段文字,當中寫道:「……而家呢個社會,我覺得有太多煩惱,追求自己鍾意嘅嘢好似天馬行空……」。 這幾年我都知道年輕朋友們辛苦了,面對這個躁動不安的時代,在挫敗的氛圍中,要走曲折難行的路。

重點其實是後段:「……你有你嘅煩惱,亦都因為身份、年齡、經驗等令我未必會明你嘅處境,但如果可以救到你一點點……我都樂意同希望可以幫到你……」。啊。

關於這首歌,其實我不太同意歌詞中那一句「你有多難過我都知」。我們誰都不能完全懂得別人的難過和苦澀。但我們,莫論世代與身份,同樣可以做的,是諒解、祝福、感謝彼此,然後同行。在有需要的時候,陪伴、扶持,或者擁抱一下。

謝謝。今年也要感謝很多朋友。都係借用別人嗰句,在我們無法預期的世界,「在最壞的時代,我們一起做最好的事」。

曲詞: 方皓玟

//當一切完全不像你預期
才明白不可心死 沿路再走幾千公里
要做最好的你//




07  岑寧兒《剎那的烏托邦》

張維中新小說《餐桌的臉》中,老歌〈Time after time〉貫穿全書。其中一幕,主角安惠靜不自覺哼著〈Time after Time〉的調子 。「在時間交疊的步伐中,她覺得許多事情都那麼的無常,所幸心底還有一首百聽不厭的歌曲」。

哼起某首最愛的歌,看到某齣動人的電影或某場精彩的音樂會,即使世界再壞,還是能夠找到剎那的美好吧?

2017年陰雲密佈,但我還是會記得好些美好 — 譬如,暑假時帶著媽媽遊訪我最愛的城市赫爾辛基,請我媽到幾家我喜歡的北歐餐廳晚餐; 譬如,兩位好友特地越洋而來給我陪伴; 譬如,跟好多久別重逢的朋友聚舊; 譬如,在金澤看到了漫天紅霞; 譬如,陪朋友的五歲小兒子倒數世界最高大廈;譬如,看見舊學生升職結婚登上舞台登上頒獎台。

如周耀輝在《剎那的烏托邦》專輯那樣寫,「有這剎那的美好,我們有更多的能力對未來有想像,有更多的嚮往; 有更多的想像以外,突然出現的經驗、情感、觸覺……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要繼續天真。」

曲:馮穎琪  詞:周耀輝

//太光了讓我歸於暗光中
太黑了讓我歸於暖黑裡
就算傷痛滿身又如何
有些美好能換過軀殼//


06  譚維維《陌上花開》

張艾嘉導演的新片《相愛相親》,英文片名是”Love Education”。的確,這是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

三個世代的女角,各自還在持續學習這一個難懂的課題,也同時在教曉另外兩人一些事情。最年輕的薇薇學習放手,讓深愛的人遠奔他方追求夢想,雖然她或許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中年的慧英學習回到最初,尋回相親以外久違了的相愛和體諒。姥姥錯過了她離鄉丈夫的中年與晚年,錯過了好多春夏秋冬,錯過了他從青年變老的容顏,然後只能守護著這個她深愛但陌生的男人的枯骨,直到她最後明白,她還是要跟這個早已離開她的男人,再一次告別。人生,就是充滿著錯失與遺憾。

片中還是有那個老問題 — 一輩子,到底有多久。

其實,一輩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遠。

曲:黃韻玲  詞:林珺帆

//不要問誰 更無奈
不要問一個人在外 為何徘徊
聚散離合 沒該不該
誰也沒欠誰的債
只要還我一顆塵埃//




05  陳奕迅《誰來剪月光》

「喂,請問係唔係XXX先生?」
「係。」通常叫得出我名字的來電,雖然明知是無聊的推銷內容,我都會姑且聽一下。
「我哋係@%$**@&公司打嚟嘅,想同你跟進一下你嗰部%£@*@^&£機。」
「吓?」我完全聽不懂她說的是什麼公司,什麼東西。
「%£@*@^&£。」

她好像在說兩個英文名,但我聯想不起這是什麼東西。我平常這麼少消費,沒理由我買過會記不起。心想都係白撞居多,就想打發她了……

「呢,你十幾年前喺我哋公司買𠴱部%£@*@^&£呢,我哋想跟進一下你用成點……」

我心諗,哇世界真係難撈,十幾年前個客都要打去跟進用成點來sell嘢……

突然,十幾年前,我去買那部%£@*@^&£時的畫面在腦海中就洶湧出來。那間店,那些前前後後的事,隱隱浮現……

「呃……𠴱部……唔係我用嘅,我…幫我…朋友買嘅。」
「咁先生你可唔可以問下你朋友而家仲需唔需要?」

我深呼吸了一下。

「……佢而家唔需要㗎嘞……唔該晒,bye bye。」

收線以後,我才想起,我身處的這家餐廳,也是十幾年沒有來過了。

唔需要㗎嘞,我諗,在那邊。

曲:馮穎琪   詞:易家揚

//最怕一邊忙呀忙
一邊想那舊時光//




04  孫燕姿《風衣》

據說,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都會在心中掛著一個個行李箱。每個行李箱都載著某一段日子,或某一個地方,或某一個人的記憶。每個箱子都會陪伴你走一段路 — 然後,有些會慢慢磨蝕變形,有些你主動丟棄,有些你想打開卻找不到鎖匙,有些在歲月中遺失。

但那個老舊的行李箱始終伴隨著我。雖然內裡盡是湮遠的前塵,但依然閃著亮光,散著微溫,有顏色,有重量。偶然打開,看見笑容,聽到對白,記得味道,就覺溫暖,就有力量。那些擁有過的風景、經歷過的時光,我都好好珍藏在行李箱裡。感謝箱子裡的那些昨天,形塑成今天的我,讓我好好繼續前行。

曲:李偲菘  詞:十方

//那件風衣 叫做回憶
謝謝你曾來臨 曾離去
陪著我像影子 像姓名
白色風衣  藍色的你
掛彩虹畫星球 貼上笑容  
曾在一起 不在一起 都是感情//




03  陳昇《浮雲車站》

據說,我們都在長途列車上向著未知的遠方行走。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有些人陪伴你久一點,有些人驀然消失。我們在車站送往迎來,在車廂半夢半醒。窗外天氣時晴時雨,風景多美,也只能一直倒後。跟這片風景告別,迎來下一片風景,然後又再告別。

但是無論車內的角色怎樣轉換,車外的風景怎樣流動,還是可以抬頭啊,我們總是可以看見白雲。

雖然在書中已經讀過很多遍了,但在紀錄片《與正念同行》看到一行禪師親自說,還是感動 —「你仰望天空,看到美麗的雲朵。雲化成雨水,當你喝茶的時候,細看杯中的茶,就會看見雲朵。」

曲詞:陳昇

//昨天是一道長長的影子 
你走在上面如此悲涼 
說可以有些灑脫 算不上留下了什麼 
青春是春藥 如此激情 
從一個驛站走開 在矇矓中醒來 
跟逝去的自己說再見 
推開了彼此的承諾 我們都去流浪 
你會在雲端的那邊等我嗎 
決定就賣了浮生 換一杯苦苦的酒 
跟逝去的昨天乾杯 //




02  朴樹《獵戶星座》

那個七月的夜晚,我在波羅的海航行。深夜,我獨自走出甲板,茫茫大海與天空融成一片墨,漆黑吞噬漆黑。那夜有星嗎? 我竟然完全沒有留意。甲板上沒有其他人。我在移動中的黑暗裡,聽著輪船劃破海面的聲音,把廿幾年歲月倒帶一遍,無數的畫面在夜空盤旋。從青春走到中年,我們擁有過什麼,錯失了什麼,還期待什麼? 海風連綿掠過,我把感謝、遺憾、悔疚、問號和未說的話一一投向深邃的大海與夜空。

曲詞: 朴樹

//那些死去的人 停留在夜空 
為你點起了燈
有時你乘起風 有時你沉沒
有時午夜有彩虹
有時你唱起歌 有時你沉默
有時你望著天空
情長 飄黃 靜悄悄的時光
清晨 日暮 何處是我的歸宿//




01  林憶蓮 《我不能忘記你》

坂本龍一教授經歷大病以後,在2017年推出了一張深刻思考生命的專輯《async》。其中一首《fullmoon》,用多種語言(包括廣東話和普通話)朗讀作家Paul Bowles寫的一段文字,獨白層層疊疊地拼貼於整首樂曲中 。原文是這樣的: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Yet everything happens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s, and a very small number really.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 certai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some afternoon that is so deeply a part of your being that you can’t even conceive of your life without it? Perhaps four o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that.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Perhaps twenty.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一切有限。好好感激歲月,珍藏記憶。莫失莫忘,因為重要的,其實都活在心底,總可以微笑同行。

曲:梁翹柏  詞:李焯雄

//我要這樣的記住你//





暈塵選2016十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