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02, 2013

《Before Midnight》 隨筆(之一) — 都回不去了。都消失了。



兩星期前看”Before Midnight”,開場前銀幕播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演出廣告,我不期然地就把他們連繫起來 — Jesse 和Celine,世鈞和曼楨。都是相隔十八年 (原版《十八春》世鈞和曼楨相識十八年,《半生緣》改為十四年)。

當然,兩對角色的命運完全不一樣。但他們,和我們,都一樣 —— 避不過時間。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張愛玲《半生緣》)

我跟Ethan Hawke的年紀相差只幾個月。1995年我進戲院看第一部”Before Sunrise”,九年後再看”Before Sunset”。我是同步和他們步入中年的。

世鈞和曼楨固然回不去那個曾經對幸福滿懷冀盼的歲月。Jesse和Celine即使一起生活了,有兩個孩子了,但我們都知道,他們也回不去了。

 “Before Midnight”於我,重點不是如一些影評所言的「浪漫vs現實」、或對愛情的反思,或者他們那些沒來由的拖拖拉拉,而是 —— 消失。

對於跟主角同齡的我來說,犖繞不去的是那些有關「消失」的場面和對白。有時消失了會再出現(如Celine拂袖而去又回來),有時消失了就是永遠(如多次談到的死亡)。

年紀愈大,開始懂得面對倒數中的時間 — 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景物,很多情感,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就一點一點,或者突如其來地,消失。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Gone.

他們望著夕陽慢慢隱沒在地平線。 明知它即將,並且必將消失。我們都只能在”still there”的那一刻,好好感受當下的美好,來日細味,或者當成déjà vu。

殘酷的是,記憶也會消失。並且可以不留一點痕跡 —— 而人,是控制不了的。

日落以後,總再日出。但多少消失了的,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出現。Jesse和Celine並不知道九年後會再在巴黎碰面。世鈞和曼楨也以為對方永遠消失在彼此視線。

而即使再出現了,也回不去從前的模樣。 歲月給我們許多很美好的和不那麼美好的經歷,然後,都不能久留,下一步自是另一番風景。

在時光機被發明之前,走過了的,同行過的,都過去了。 但對未來,仍可期待下次和再下次
不一樣的日出、日落、午夜。日出、日落、午夜。日出、日落、午夜……

 "Like life, we appear, we disappear. We are so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From “Before Midnight”)


星期日, 8月 04, 2013

「遲到冇人有系列」之暈塵選2012年十二曲



重要: 暈塵年度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只是個人的週年紀錄,關於歌曲的,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都不過是碎碎唸。



暈塵選2012年十二曲

01 2012年度歌曲

It's My Party - 達明一派
曲: 劉以達  詞: 周耀輝

2012年,選達明一派〈It's My Party〉作為年度歌曲,在於他們二人這年給我們看到的可能性— 單論歌曲或許未必能跟昔日經典相提並論,但論與時代緊扣的意義,以及以音樂介入社會的身體力行,卻比廿多年前更勇更強。演唱會中佈滿密密麻麻的政治與社會訊息,或抽絲剝繭回應時局,或抽刃叩問強權與主流價值;明哥的出櫃宣言、與學民思潮同台唱"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兼全場喊「撤回」,都令演唱會成為香港音樂史傳奇。其後黃耀明參與同志平權運動,又領軍「文藝復興基金會」,搞活動搞連繫更點評文化政策,與一眾友好引領香港人想像另一種美好。劉以達經歷幾年前的低潮,今年回歸音樂重拾自信,《希望之旅》個人專輯與達明重組像是他個人再一次脫胎換骨的重生。

於是,〈It's My Party〉就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派對向來跟革命有很微妙的關係。派對是對權力,也是對根深蒂固的規範和既有秩序的挑釁。多元的個人快感,聚合成創造異數、推動觀念改革的快樂力量。達明2012的全年大派對,正好展現了,即使年紀上青春不在,但敢於踏出框框,革新自己,常抱參加派對般的熱情,則總可以「青春歸我的」。

我以周耀輝寫的這段歌詞,總結我的2012,期待2013 — 「繼續找精靈 來繼續革命/ 慘得過我們想高興...前塵未定派對不停/年年月月我跳我的/叫生命」。







02 無言歌 — 林憶蓮
曲: 林憶蓮  詞: 林憶蓮/ 李焯雄

無言,有時可能是犬儒,可能是無奈。眾聲喧嘩固然重要,對權力對主流的噪音也固然重要,對不公義的反擊也重要,但無言也可以是一種深入反思,一種徹底洗滌,一種累積力量的過程。「救救我們的神經 救救我們思想裡的孽。」





03 玫瑰色的你 — 張懸
曲詞: 焦安溥

好多年後,我們會記得2012年,不會是因為狼的醜惡,而是因為學民思潮的勇氣和堅持。我們難以忘記公民廣場的日日夜夜,難以忘記那一張張青春而堅定的眼神,難以忘記十萬人的鐵屋吶喊。因為他們,香港這一年再不一樣。「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快樂的人/你看見你想看見的,你將它發生/因你,我像戴上玫瑰色的眼鏡/看見尋常不會有的奇異與歡愉/你美而不能思議/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天真的人/你手裡沒有魔笛,只有一支破舊的大旗/你像丑兒揮舞它 ; 你不怕髒地玩遊戲 /你看起來累壞了但你沒有停


04 也許 — 林憶蓮

曲: 恭碩良/常石磊   詞: 林憶蓮/李焯雄



這年暑假在波蘭逗留了共九天。讀辛波絲卡,總記得這一段: 「……命運到目前為止/待我不薄。/我原本可能無法/回憶任何美好時光。/我原本可能被剝奪掉/好作譬喻的氣質。/我可能是我— 但一無驚奇可言,/也就是說,/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節錄自辛波絲卡《在眾生中》)






05 活該活該 — 盧凱彤

曲詞: 盧凱彤



2012年我有近26天在異地旅遊。你是怎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旅程。開心與煩惱,都是自找的。對自己誠實,對自己寬容,自會看得見更廣闊的天地,更微小的塵埃。






06 寂寞擁擠 — 林憶蓮
曲詞:吳青峰

「我將糖果放入口中,愈努力保護,它愈消失。」(孫梓評)


07 蓋亞 — 林憶蓮
曲: 恭碩良  詞: 常石磊/喬星

2012年,世界沒有毀滅,但地球正失控地進步,墮落地發達。在大地面前,學懂謙卑,守護美好,栽種溫柔。





08 仙樂飄飄處處聞 — 林二汶
曲: 林二汶 / 岑寧兒  詞:藍奕邦

這首歌,藍奕邦填入了很多密碼。由聖子、Gaga、芭芭拉史翠珊、茱迪到唯一本地代表「睡蓮伴野花」。好吧,我們來一起,將每位罪人變天使,七彩得很夢幻。





09 睜開眼 — RubberBand
曲: 偉、正@ RubberBand  詞: RubberBand、Tim Lui

在最壞的時代,我們擦亮雙眼,一起來做最好的事。



10 少數 — C AllStar
曲: Edmund Tsang  詞:黃偉文

因為少,所以看到。不要因為多,而看不到。



11 女朋友。男朋友 — 黃韻玲
曲: 黃韻玲 鍾興文  詞:自從

電影其實是關於自由的,社會的自由,個體的自由。這一年,我們上街多少遍去呼喊自由。這一年,我終於整理(和清理)了家中大量封塵十年以上的舊物。清理舊物就是打開潘多拉盒子。「原來我們都變了 變得不輕易笑了 不再為自由活著 卻被生活捆綁著 擁有太多卻不夠深刻



12 悼2012年的夏 — My Little Airport
曲: 阿p  詩: 阿雪

六月時我們聽到,砍頭也不回頭。多麼讓人動容的一句。然後就是噩耗和一連串的荒誕。我們一起用微小的詩意與微弱的噪音,頑強地抵抗不合情理的強權。









〔看風景 - 引言〕隨身行李




2008年8月,我沿著沒有特別鋪好卻又自然不過的路,踏進學院。這五年的教學生涯是我當初穿上大學畢業袍時不曾想像過的行程,雖然有時崎嶇難行,此刻卻覺得愈走愈輕快,嚐過甘苦,經過晴雨,美好的,都記在心頭。

因為教書,才有暑假。過去五年的夏天,我都獨遊歐洲,數數原來共有七十多天 — 一個人在途上,我是我的導遊,自己和自己作伴。

我從來都不敢認自己是「旅人」或「浪遊者」。 我沒有去太偏僻落後的地方探險,我不會完全沒有規劃地隨心亂走,我不會故意避開旅遊熱點,我不會刻意要體驗當地居民生活,我不會住和吃得很刻苦 (嗯,因為我學生年代就曾極度刻苦地揹著大背囊,省吃省住跑了四十多天歐洲,當時是多麼青春!),我會跟隨Lonely Planet、其他旅遊書或網站的推介行程。

但我相信,我的行程還是獨一無二的。你是怎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旅程 —性格決定旅程,沒有任何人在旁左右,時間就會花在與你最投緣的地方。

看風景不只是看異國的天地山水 — 風景也是地方的歷史痕跡、路人的表情對白、藝術家的大作品、小人物的小故事、摩登或古老的設計、悅耳或嘈雜的聲音。沿途來回望,場景跟風向轉,故事跟時間走。我嘗試記住晦暗或剔透的天空,博物館裏人性的善與惡,然後在記憶流失之前,回家去為自己修修補補。

所以看風景也是重新看日常的微塵 — 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生活的種種狀況。我喜歡走路,雖然腿總是痠痛不已。但只有一直走一直走,才能夠感受自己的步伐,或輕或重;選擇自己的視線,或遠或近;比較異地與我城的風光,從別人的生活對照自己的快樂與憂愁。

旅行,就是要學會不斷取捨,不斷錯失;以為很謹慎的選擇原來是錯誤的,無心隨意卻遇上最美好的風光和美食。想好好記住卻總怕記不住,想多留一回卻天黑了。

旅行,就是要看見世界之大,知識之深,故事之多,從而體會自己之有限,然後在有限中,活好每一個當下。

這五年的暑假,我到訪過好多城市,累積了很多想法和感受,拍下超過二萬張照片,卻無法抓住旅途中的每一段風光,每一刻片段。我的記憶,開始靠不住。

我希望在未來一年,一點一滴地將這些旅途中的記憶和思考寫下。

「看風景」系列會不定期在《灰塵暈眩》網誌刊出,不會按旅遊時序,零碎而沒有系統。文章有長有短(甚至極短)。這些文字不是旅遊指南,也不(只)是遊記、評論或借題發揮。

我想,別無他法。只有透過書寫,我才能卸下堆積在心底的一箱箱行李 — 那些記憶、想法、感受、反思、記念 — 關於,或不關於旅途的。



這五年暑假在歐洲到訪過的主要城市/地點:

2009: 柏林、布拉格、法蘭克福、海德堡 (Heidelberg)
2010: 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柏林、威瑪、布亨瓦德集中營 (Buchenwald Concentration Camp)
2011: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小孩堤防 (Kinderdijk)、安特衛普 (Antwerp)、布魯塞爾
2012: 華沙、克拉科夫 (Krakow)、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s) 、赫爾辛基
2013: 奧斯陸、挪威峽灣、卑爾根 (Bergen)、赫爾辛基、塔林 (Tallinn)、坦佩雷(Tampere)

這五年來到訪過的亞洲城市: 澳門、廈門、台北、吉隆坡、馬六甲、首爾、檳城、宜蘭



(圖:赫爾辛基火車站,2013年7月)

星期六, 8月 03, 2013

夢中見


我這一代香港人,看見《夢中見》這書名,自然會哼起80年代末很紅的那首同名歌,有句歌詞是「夢中見/意念會自動浮現」。意念,或者靈感,如果在夢中自動浮現(而且被記住),多好。但我的好友張維中,能夠密密寫密密出書,肯定不是靜待夢中靈感這麼簡單 (他已經出版了23部著作!)。他一直很努力地觀察、感受,用眼用耳也用心,有時銳利,有時敏感,然後寫出一篇篇教人感觸或微笑的散文。最新散文集《夢中見》有很多觸及生死議題的文章,從父親離世到親歷日本311大地震,維中寫來冷靜而動人。

《夢中見》在香港已上架,我在銅鑼灣誠品和尖沙咀商務都曾見到 (上圖攝於商務),誠意推薦給各位。

張維中最新散文集《夢中見》(聯合文學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t.cn/zQIz2p1
OKAPI 專訪 〈越敏感,越不放過生活小事──張維中《夢中見》〉: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223
誠品書店誠品站 專訪 http://stn.eslite.com/Article.aspx?id=2347&page=1

張維中 Facebook:  張維中。東京模樣

星期日, 4月 28, 2013

畫時針的人



前年參觀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看見一件裝置展品,外表像直立的古老大鐘,裡面彷彿困著一個站立的工作人員,他的任務是於每分鐘之始把不合時宜的分針抹去,然後在正確的位置塗上新的分針(也會按時重畫時針)。在抹走上一分鐘與畫上下一分鐘的幾十秒空檔中,這位「畫時針的人」在悶等,在吐煙,在局促的空間中浮燥地微微移動,讓身軀不至靜止。

當然,這只是準確地配合現實時間而投映在鐘面的錄像。我很喜歡這位荷蘭藝術家Maarten Baas 的作品“The Man in a Clock”。 機器內有人默默工作確是我童年時的幻想。旁觀者如我可從他每分鐘之間細微的動作,感受他乾等的心情,工作的周而復始。在時間的段落中等待、經過、行動、完成、再等待。每一下細微的動作,每一個模糊的表情,都在證實他不是一台機械。 (錄像片段

時鐘把他困住,但他在創造自己的時間,他在誠實地面對時間。

周而復始,我擦去舊歲的數字,填上新一年的數字。我嘗試為自己演繹好每一分鐘,嘗試每一筆分針時針都畫得漂亮。歲月流過,風景遊過,錯過的卻總是更多。擋得過心境的麻木,敵不過身體的衰敗、親人的蒼老。當已經沒有青春在手可燃燒,就只能勇敢面對時間,有時還能熱情旺盛,有時落得心急如焚。

於是,我總感激,在歲月中有緣遇上的藝術家、創作人。因為他們的作品相伴,我賞遍世間無限風光,窺探生命的明亮幽暗。總是這些作品,給我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支撐我渡過難關,撫平躁動不安。心底擁有這些作品,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幾年最讓我感到快樂的,就是有學生告訴我,因為我在堂上提過的名字,播過的片段,從此喜歡上某位創作人,或者因為閱讀我提過的某本書,對他的生命有了很大的啟示。有些事情,做了總是有它的意義,無論我知道或者不知道。

我的時間接上你們的時間。你們的青春總是提醒著我 — 一分鐘,一分鐘,一分鐘,抹去,再畫上,再抹去。我們有好多好多分鐘的距離,同樣有過好多好多分鐘的等待、經過、行動、完成、再等待。

我們或者都困在自己的時鐘,埋怨那個時鐘的局限。

我們或者都想對抗時間,因為時間如敵人,它總是讓我們遺憾和錯過。

不過,「如果敵人來了/如果敵人來了/如果是自己」(孫梓評詩)

從一分鐘到一年。等待、經過、行動、完成、再等待。我希望用心畫好每一枝分針時針,演好每一分鐘,給我自己,給旁觀的你們。





2010: 那些灑遍萬物的時光微塵
2009: Still Walking
2008: 夜而日而夜無限多
2007: 隨風而行
2006: 給時間 給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