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星期前看”Before Midnight”,開場前銀幕播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演出廣告,我不期然地就把他們連繫起來 — Jesse 和Celine,世鈞和曼楨。都是相隔十八年 (原版《十八春》世鈞和曼楨相識十八年,《半生緣》改為十四年)。
當然,兩對角色的命運完全不一樣。但他們,和我們,都一樣 —— 避不過時間。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張愛玲《半生緣》)
我跟Ethan Hawke的年紀相差只幾個月。1995年我進戲院看第一部”Before Sunrise”,九年後再看”Before Sunset”。我是同步和他們步入中年的。
世鈞和曼楨固然回不去那個曾經對幸福滿懷冀盼的歲月。Jesse和Celine即使一起生活了,有兩個孩子了,但我們都知道,他們也回不去了。
“Before Midnight”於我,重點不是如一些影評所言的「浪漫vs現實」、或對愛情的反思,或者他們那些沒來由的拖拖拉拉,而是 —— 消失。
對於跟主角同齡的我來說,犖繞不去的是那些有關「消失」的場面和對白。有時消失了會再出現(如Celine拂袖而去又回來),有時消失了就是永遠(如多次談到的死亡)。
年紀愈大,開始懂得面對倒數中的時間 — 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景物,很多情感,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就一點一點,或者突如其來地,消失。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Gone.”
他們望著夕陽慢慢隱沒在地平線。 明知它即將,並且必將消失。我們都只能在”still there”的那一刻,好好感受當下的美好,來日細味,或者當成déjà vu。
殘酷的是,記憶也會消失。並且可以不留一點痕跡 —— 而人,是控制不了的。
日落以後,總再日出。但多少消失了的,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出現。Jesse和Celine並不知道九年後會再在巴黎碰面。世鈞和曼楨也以為對方永遠消失在彼此視線。
而即使再出現了,也回不去從前的模樣。 歲月給我們許多很美好的和不那麼美好的經歷,然後,都不能久留,下一步自是另一番風景。
在時光機被發明之前,走過了的,同行過的,都過去了。 但對未來,仍可期待下次和再下次
不一樣的日出、日落、午夜。日出、日落、午夜。日出、日落、午夜……
"Like life, we appear, we disappear. We are so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From “Before Midnigh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