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4, 2017

[遲到系列] 暈塵選2009-2016年三十部華語電影



承接上篇[2009-2016年五十部外語電影]:2009年之前,我不僅會在blog分享自選年度電影名單,還會寫點短評或感受 (連結: 2008200720062005)。 此後,工作繁重,看片數目下跌,也再沒有發佈自選年度電影名單。

今年開始,希望能多整理自己的觀影感受和對電影的看法。無法將舊片逐一點評了,那就簡單來一個大盤點,純粹以主觀喜惡,選出30部自2009至2016年期間看的華語電影,留個記錄。排名只顯示我此刻的個人偏愛,絕不客觀。有些片已經印象模糊,全靠我習慣每次觀影後都有作簡單紀錄打分,此刻才可作(不太準確的)判斷。如果讓我重看某些片,觀覺或許再不一樣。

(括號內的年份為本人在電影院觀看該電影之年份。)

01 《郊遊》— 蔡明亮(2013)
02 《臉》 — 蔡明亮 (2009)
03 《山河故人》— 賈樟柯(2015)
04《乘著光影旅行》 — 姜秀瓊 關本良 (2010)
05 《賽德克·巴萊》 — 魏德聖 (2011)

06 《上訪》 — 趙亮 (2010)
07 《星空》 — 林書宇 (2011)
08 《三生三世聶華苓》 — 陳安琪 (2012)
09 《奪命金》 — 杜琪峯 (2011)
10 《醉生夢死》— 張作驥 (2015)

11 《讓子彈飛》—姜文 (2011)
12 《刺客聶隱娘》 — 侯孝賢 (2015)
13 《音樂人生》 — 張經緯 (2009)
14 《踏血尋梅》— 翁子光(2015)
15 《南方小羊牧場》 — 侯季然 (2012)

16 《樹大招風》 - 許學文、歐文傑、黄偉傑(2016)
17 《女朋友‧男朋友》 — 楊雅喆 (2012)
18 《春風沉醉的夜晚》 — 婁燁(2010)
19 《推拿》— 婁燁 (2014)
20 《一代宗師》 — 王家衛 (2013)

21 《那日下午》— 蔡明亮 (2016)
22 《狂舞派》 — 黃修平 (2013)
23 《十年》 — 郭臻 黃飛鵬 歐文傑 周冠威 伍嘉良(2015)
24 《不老騎士》—華天灝 (2012)
25 《尋找背海的人》 — 林靖傑 (2011)

26 《第四張畫》 — 鍾孟宏 (2011)
27 《看見台灣》— 齊柏林 (2014)
28 《桃姐》 - 許鞍華 (2012)
29 《打擂台》— 郭子健 鄭思傑(2010)
30 《伴生》 — 黄肇邦 (2016)

星期一, 6月 12, 2017

[遲到系列] 暈塵選2009-2016年五十部外語電影


2009年之前,我不僅會在blog分享自選年度電影名單,還會寫點短評或感受 (連結: 2008, 2007, 2006, 2005)。 此後,工作繁重,看片數目下跌,也再沒有發佈自選年度電影名單。

但電影於我仍然重要。今年開始,希望能多整理自己的觀影感受和對電影的看法。無法將舊片逐一點評了,那就簡單來一個大盤點,純粹以主觀喜惡,選出50部自2009至2016年期間看的外語電影,留個記錄。排名只顯示我此刻的個人偏愛,絕不客觀。有些片已經印象模糊,全靠我習慣每次觀影後都有作簡單紀錄打分,此刻才可作(不太準確的)判斷。如果讓我重看某些片,觀覺或許再不一樣。

在整理這名單的過程中,許多電影中的片段又浮現出來。有好電影看,真好。

(括號內的年份為本人在電影院觀看該電影之年份。)

01 《Still Walking 橫山家之味》— 是枝裕和 (2009)
02 《Amour 愛》 — Michael Haneke (2013)
03 《Like Someone in Love 東京出租少女》 — Abbas Kiarostami (2012)
04 《Leviathan  荒謬啟示錄》 — Andrey Zvyagintsev (2015)
05 《The Dust of Time 時光微塵》 — Theo Angelepoulos (2010)

06 《In the House 偷戀隔籬媽》 — François Ozon (2012)
07 《Certified Copy 似是有緣人》 — Abbas Kiarostami (2011)
08 《Pina 翩娜》 — Wim Wenders (2011)
09 《Poetry 詩》 — 李滄東 (2010)
10 《Pieta 聖殤》 — 金基德 (2013)

11 《Stranger by the Lake 裸灘獵J / 湖畔春光》(2013) — Alain Guiraudie
12 《I Wish 奇跡》 — 是枝裕和 (2012)
13 《Le Havre 心靈港灣》 Aki Kaurismäki (2012)
14 《The White Ribbon 白色恐懼》 — Michael Haneke (2010)
15 《Tokyo Sonata 東京奏鳴曲》 — 黑澤清 (2009)

16 《The Weeping Meadow 哭泣的草原》— Theo Angelepoulos (2010)
17 《A Separation 伊朗式分居》 — Asghar Farhadi (2011)
18 《Two Days One Night 公投飯票》— Jean-Pierre Dardenne and Luc Dardenne  (2015)
19 《Holy Motors 巴黎聖騎士 》 - Leos Carax (2013)
20 《About Her Brother 給弟弟的安眠曲》 — 山田洋次 (2010)

21 《Shirin 雪馨》 — Abbas Kiarostami (2009)
22 《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 鴿子在樹上反思存在意義》 — Roy Andersson (2015)
23 《Clouds of Sils Maria 坐看雲起時》 — Olivier Assayas (2015)
24 《The Act of Killing 殺戮重組》 — Joshua Oppenheimer(2013)
25 《Hugo 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Martin Scorsese (2012)

26  《Anomalisa 不正常麗莎》 — Charlie Kaufman (2016)
27 《Winter Sleep 冬日甦醒》 — Nuri Bilge Ceylan (2014)
28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2010)
29 《Synecdoche, New York 腦作大業》 Charlie Kaufman(2009)
30 《The Past 伊朗式離婚》 (2014)— Asghar Farhadi

31 《The Angel’s Share 智取威士忌》— Ken Loach (2014)
32 《Her 觸不到的她》 — Spike Jonze (2014)
33 《Tokyo Family東京家族》 — 山田洋次 (2013)
34 《Air Doll援膠女郎》— 是枝裕和 (2009)
35 《The Kid with a Bike 單車男孩》 — Jean-Pierre Dardenne and Luc Dardenne (2012)

36 《Grandmother嫲嫲對婆婆》Brillante Mendoza (2010)
37 《Mommy 慈母多惡兒》Xavier Dolan (2015)
38 《The Little House東京小屋》— 山田洋次 (2014)
39 《Before Midnight 情約半生》— Richard Linklater (2013)
40 《The Skin I live in我的華麗皮囊》Pedro Almodóvar (2011)

41《After the Storm 比海還深》 — 是枝裕和 (2016)
42《Looking for Eric 尋找簡東拿》 — Ken Loach (2009)
43《No 向政府說不》— Pablo Larraín (2013)
44《Victoria 一鏡柏林》 — Sebastian Schipper(2016)
45 《Wild Grass 野草》 — Alain Resnais (2010)

46 《Boyhood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 Richard Linklater (2015)
47 《Life of Pi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 — 李安 (2012)
48《Yossi 再見哥哥2》 — Eytan Fox (2012)
49 《Our Little Sister海街女孩日記》— 是枝裕和(2015)
50 《127 hours 127小時》— Danny Boyle (2011)

星期四, 6月 08, 2017

[遲到系列] 暈塵選2016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繼續音樂太多,時間太少,碰上愛上都講緣份。以下個人主觀選擇,未必理性。


年度專輯 — 生祥樂隊 《圍莊》

02 草東沒有派對《醜奴兒》

03 麥浚龍 《問世 Evil is a Point of View》

04 方大同《西遊記》

05 盧凱彤 《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06 My Little Airport 《火炭麗琪》

07 De Tesla 《Within Ten Minutes》

08 Nowhere Boys 《Welcome to Our Hyperreality》

09 林二汶《People Like Us》

10 小塵埃 《A Little Louder》

11 魏如萱《末路狂花》

12 鄧小巧 《The Strength of Weakness》

13 楊乃文《離心力》

14 五月天《自傳》

15 周國賢《風起》


回顧: 

暈塵選2015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
暈塵選2014年十二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鍾氏兄弟 — 《極》)
暈塵選2013年十五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蛋堡 — 《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 )
2012和2011年都沒有寫到年結榜單。補充一下,2012年的年度專輯是林憶蓮的《蓋亞》,2011年的年度專輯是盧凱彤的《掀起》。

暈塵選2010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RubberBand 《Connected》)
暈塵選2009年十五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my little airport 《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
暈塵選2008年15張華語專輯 (年度專輯: 羅大佑、林生祥、吳志寧、胡德夫、張懸、陳珊妮、濁水溪公社、黃小禎、黃玠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 
暈塵選2007年15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方大同《愛愛愛》)
暈塵選2006年12張華語專輯(年度專輯: 雷光夏 《 黑暗之光》)
暈塵選2005年12張中港台專輯 (年度專輯 : 林一峰 《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星期一, 6月 05, 201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五十週年




1967年6月1日,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大碟正式在英國上市。事隔五十年,這張專輯怎麼聽怎麼看都是劃時代的。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是其中一張流行音樂史上最早出現的概念專輯,也開啟了大碟LP的黃金年代(之前都是Singles 單曲主導市場,大碟只是將一些歌放在一起,沒有清晰的整體概念)。同時它也設定了一個後人難以超越的高度- 無論創意、技術、風格、美學、流行程度以至唱片封套設計都同樣令人驚嘆,無一不是打破當時界限的。

有說因為The Beatles經歷巡迴演唱的瘋狂和疲累以後,終止唱live的決定讓他們專注埋首製作studio albums,加上他們知道不用唱現場而更放膽為新曲嘗試新風格和技巧,才導致Sgt. Pepper’s的革命得以實現。有趣(或諷刺)的是,五十年後,大概全世界都沒幾個音樂人可以不唱live而單靠賣歌維生,同時大碟黃金年代也早已結束,重回單曲年代(只是變成唾手可得的數碼版)。

這幾天我都在聽重新混音的五十週年紀念版。樂器與人聲迴旋飄浮,層層疊疊,是六十年代的味道,也是一種橫越時空的氣氛。是歷史,也是當下。

引英國作曲家Howard Goodall 的說法,“Whatever music you like to listen to, if it was written after June 1st, 1967 then more likely than not it will have been influenced, one way or another, by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大碟的黃金年代或許過去了,全球超級巨星的狂熱年代也一去不返。然而,故事、想像力、跨越界線的欲望,膽大心細的實驗精神,在人工智能的年代,仍在,仍應該在。

圖:2016年7月攝於英國利物浦The Beatles Story博物館。

星期一, 5月 29, 2017

[遲到系列] 暈塵選2016年十二曲

2016年7月攝於芬蘭Vallisaari
[早前已逐首貼在Facebook, 一直拖至今才全部貼在本blog。今年大遲到 😓  ]  十二首華語歌,側記我的2016年。每年都請容我重提,「暈塵年度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只是透過一些我喜愛的歌曲來記錄這一年我過得怎麼樣。關於歌曲,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聽這十二首歌和讀我為每首歌寫的零碎文字,大概也可以摸索到我那一年的生活輪廓。 (歷年名單及文字,請見本文最底的連結。)


01 2016年度歌曲

林二汶、岑寧兒 - 《銀髮白》
曲:馮穎琪 詞:周耀輝

到了2016年,我活在世上的日子已經比我父親久。父親過世時,恰恰就是我2016年時的年紀。

印象中,那時他已經有不少白髮,額上也有一道道深刻的皺紋。

所以自去年開始,我就已經比我老爸老。

近八年來,每年我都帶我媽去一趟遠行,每年我都送別一群畢業學生。

頭髮與皮膚。身體與精神。快樂與憂愁。記憶與期盼。

在歲月中我們都如此卑微。

//世界再壞 仍舊不怕
只要微風 慢慢如食指勾畫
若有旱雷 遠遠從右耳刮下
願意梳一撮撮像白銀但青春的髮嗎//




02 楊乃文《推開世界的門》
曲詞:火星電台-黃少峰

第四度到訪赫爾辛基。那個傍晚,站在熟悉的北國海邊,倒帶這八個暑假的旅遊片段,心境寧靜而有暗湧。世界很大,時間太少。推開門,踏出後是什麼風景,退回門內又是何種滋味,無法預知,但會明白,也許。

//左手的泥呀 右手的泥呀 知己的花衣裳
世界本該是你誠實的模樣
左眼的悲傷 右眼的倔強 看起來都一樣
原來你就是我走失的地方//



03 魏如萱《歪》
曲:陳建騏 詞:李焯雄

當一切搖搖欲墜,東歪西倒,我抓住我。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 (Leonard Cohen, 1934-2016)

//非東/非西/非北/非南
我正在此 //
(Abbas Kiarostami, 1940-2016)

//被自己寫壞 My Oh My 加倍草率
當日子東倒 西歪
只要一句 安慰一句 Oh Why 會塌下來 //

//堵水壩小孩 困住離不開//


04 小塵埃《嗚》
曲:Lil' Ashes 詞:阿凡

其實,我們最需要學好呼氣、吸氣。

感受自己正在呼氣吸氣,感受自己活在這一秒。然後,好好休息,好好感受走路的每一步,

再休息,再好好踏出每一步。

//好想好想 非常之想 想離開這戰場
令我緊張緊張 精神緊張 壓抑指數高漲
攰都抑鬱憂鬱兼休克,但道德逼使我善良//


05 盧凱彤《賣空氣的人》
曲詞:盧凱彤

我城,被賣掉了幾多,被吃掉了幾多,被染污了幾多。

//買不起氧氣的我 只剩下4分10秒的歌
吃不膩貪心的他 用最貴的價錢販賣著污染//




06 五月天《頑固》
曲詞:阿信

好友張維中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東京模樣》,有這樣一段,「比如許多年後,會如何看待此刻的自己?以後的我,是否會覺得「那時候」應該更有勇氣一點? 是否會感謝「當時」的自己,做了一個有意義的選擇?會不會有什麼後悔的,還是其實是問心無愧的決定?」(頁298) 張維中。東京模樣
於是,我重讀了自己於2009年4月寫下的這篇文字。 八年過去,我感激當時的自己。然後呢?

//每顆心 的相信 每個人 的際遇
每個故事的自己 反覆地問著自己
這些年 讓步的 你是否 會嘆息
有什麼 是你永遠不放棄?//


07 草東沒有派對《山海》
曲詞:草東沒有派對

是的,看完是枝裕和《比海還深》,只能默默認同,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而西川美和《漫長的藉口》最後卻提醒我們,人生是「非己」。

故事,還是要寫下去。

//我看著 天真的我自己
出現在 沒有我的故事裡
等待著 我的回應
一個為何至此 的原因
我聽見那少年的聲音 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 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


08 Nowhere Boys《亂世超人》
曲詞:Fisher Kan

不以為自己是超人,不期待超人來拯救。
香港很糟,世界很亂。我們來做最好的自己。

//瑟縮一角躲避 幻滅了希冀沒有玄機 
並未有過衝動 扮英雄 被虛假的先知去薰陶 
被塑造 扮演一世木偶都好//


09 林二汶《我變成我》
曲:盧凱彤 詞:周耀輝

紀錄片《少年滋味》,引述愛寫作的少女以「雨傘」為題的文字,直接呈現新一代對社會的期許。最後以少年即興引吭高唱”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 I'm going to let it shine”作結。

或者,快樂不一定要跟著誰的指揮棒。像另一少年說,我揀的,就係有自由。不論什麼年紀,能在屬於自己的地方,唱自己想唱的歌,做自己相信的事,就是快樂。

//過一秒/老一秒/問我那些 那些一秒便脫落//
//一刻 存在過/記住凝望時代 時代凝望我/從未像這刻敏銳過//


10 鄧小巧《荒唐》
曲:謝國維 詞:藍奕邦

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裡這樣寫:「那麼要如何提高生活方式的品質呢?這方法因人而異。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方法。只能自己分別去發現自己的道路,就如同各自去找到自己的故事和自己文體一樣。」(頁189)

荒唐也好,方糖也好。

//偷得一晚善忘/都可算種自醫的良方
讓那滿室芬芳/來鬆開綑綁//


11 De Tesla《未看見的快樂》
曲詞:李林風

在灰濛濛的日子,還能感到快樂和動力,往往來自看見我所認識的年輕朋友們,都在努力地築起他們的世界,好好地活出他們美好的故事。

//就算平凡如路過/亦有平凡陪伴我//
(《未看見的快樂》錄音室版首度收錄於2016年出版專輯”Within Ten Minutes”),我當是2016年的歌。)

12  my little airport《某夜電影中心》
曲詞:林阿P

2016年是電影中心20週年,而這一年,也應該是我歷來去得電影中心最少的一年。

廿年來,那兒都翻新過好多次了。但我偶然還是會記得,十幾廿年來在哪裡看過的故事,和發生過的故事。

正如走到任何一個地方,或許都會重遇某段時間中的別人,和自己。

都回不去了。但至少,經歷過的電影,遇上的故事,記憶隨身,構成了我。

//看你IG看到包括你所有親朋 /你說看我朋友看到像識了本人//



星期五, 4月 28, 2017

沒有一個廢墟是不美麗的


去年夏天第四次到訪芬蘭赫爾辛基,某個傍晚在街上碰到幾個當地的年輕人,隨便聊起來,他們向我推介才剛剛重新開放的島嶼Vallisaari,於是後一天中午我就乘搭二十分鐘的船渡過美麗的海,從市中心抵達這個被列為國家公園的島嶼。
Vallisaari其實只在熱門旅遊點芬蘭堡 Suomenlinna島的旁邊,那為什麼直到2016年前這個島都是遊客止步呢?跟Suomenlinna相似,它幾百年前就已是軍事重地。一百年前芬蘭獨立後,Vallisaari除了繼續是軍方用地,也有平民居住,而有趣的是,即使島嶼距離市中心這麼近,據說當地居民卻像一個隱世社區,畜牧耕種,自成一隅。但隨著時代變化,居民陸續遷走,至1996年全島荒廢。然後,軍方也撤離。經檢查過島上儲存過的炸藥已清除並沒有危險後,2016年當局才重新將島嶼開放給國民及遊客 (但並沒有大添旅遊設施)。
一如芬蘭很多地方,Vallisaari有絕美的自然景觀。 更特別的是,它有殘留的軍事和民居痕跡。那些荒廢的軍用和民居建築與設施,就這樣安然跟大海與各種樹木植物池塘為鄰。可以想像,當晚上遊人撤走(基於安全理由,官方規定不准留過夜),島嶼復歸寧靜,鬼魅與蟲鳥又再重佔這裡的自然與廢墟。
荒廢,代表曾經有人用心經營過,有故事曾經在這裡發生。
蔡明亮導演近來的作品都有廢墟的意象。去年他跟梁基爵合作的舞台作品《一零》也有廢墟。觀眾直面影片中的廢墟,其實也在音樂的撞擊下,發現自己心中的廢墟。
為什麼有些地方會被遺棄?為什麼有些靈魂會昏睡?為什麼有些故事會被湮沒?為什麼有些心境會被雜草纏繞?為什麼有些時光會被蟲蟻蛀蝕?
楊德昌導演的《一一》裡,主角NJ要對長期昏迷的外母講話,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原本自己很有把握的一些事, 現在看一看好像覺得少的可憐。有時候覺得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都覺得一點把握也沒有。都會覺得說好不容易睡著了,幹嘛又要把我弄醒,然後再去面對那些煩惱,一次又一次。」
我圍繞 Vallisaari走了一趟。步過已經廢棄的倉庫小屋,看見那些努力蔓延生長的花草、那些不知道飛不飛過滄海的蝴蝶、那些亂中有序的樹木。
《一一》裡也提過,「沒有一朵雲,沒有一棵樹是不美麗的」。 或者,也沒有一個廢墟是不美麗的。
把亂草修剪一下,把污泥清洗一下。我重整我自己的廢墟。
又是另一天。又是另一年。
(圖:2016年7月攝於芬蘭 Vallisa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