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28, 2008

推介《字花》好文,兼酬答安東尼

都可謂望穿秋水。安東尼·邵博士的大作〈新酷兒論:憶蓮美學與黑人音樂〉終於出現在今期(十四期)《字花》。我從今年二月春雨之際已期待此文,等呀等,終於在七月天太陽的火傘下到手。八頁文字,一直讀下去,一步一哇。之前我一直以為邵君主要是用拉康(Lacan)理論來寫憶蓮聲音與歌迷心理之間的微妙關係,本已覺犀利,豈知原來此文海納百川,旁徵博引前後左右開弓,幾乎段段都天大地大,從沙特齊澤克菊靜Butler哇啦哇啦講到張小虹洛楓、從Billie Holiday、Keith Jarret、Whitney Houston、World’s End Girlfriend 哇啦哇啦數到關智斌關楚耀衛氏姊妹花,連賈平凹葉志偉都出場,這些那些,燒燒燒,火中的一個草原, 群星拱照耀憶蓮,嘆為觀止。蓮迷與非蓮迷也該細讀。

安東尼的文章,有points有情有骨有剌,真箇是鏗鏘玫瑰。洛楓在《禁色的蝴蝶: 張國榮的藝術形象》一書中自我定位為「戲迷學者」(fan-scholar),在此層面上,我想「蓮迷」安東尼·邵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學術才藝未到家,細讀文章幾遍,縱有不解的疑惑、不盡同意之處,也暫且按下不表,鍛練多幾錢功夫後才向邵博士討教,免得被他凌厲的眼神藐到滴汗。

不過,最教我「身心都震撼」的,是安東尼竟然在這篇星光熠熠的群戲中,推我以路人甲的身份出場兼批我「扭曲了文化研究本身正是要擺脫社會學的表層分析」,言重言重,我就在此回應一下,再請邵兄賜教。

話說我去年寫的這篇關於at17的文章,今年年初正式發表兼在公開研討會中由邵博士負責評論。我自知功力未夠,現時回看也覺有頗多不足之處。但安東尼在他這篇「蓮文」中,批評我的文章「把at17玩電結他這行徑閱讀成一種男性化的現象」,又說「對於(at17論文中)masculinity 和femininity的討論感到很懊惱,因為這些研究方法都屬於早期社會學探討男女問題的切入點……未能運用更有創意的方法(如Deleuze, Lacan, Badiou, Agamben)作別開生面的剖析……」,就未免讓我也感到懊惱。

是的是的,我在這方面的學術根基未夠實淨,也未能像安東尼隨手拈來一大堆人物和理論。我承認我在這段中引用的Mavis Bayton是社會學出身,她的觀點容或是社會學觀點,但,不不不,我用了全文僅十分一的篇幅來談論at17的Ellen 彈結他,不是要將「玩電結他這行徑閱讀成一種男性化的現象」,也無意討論彈結他的人會否感覺masculine或feminine,重點其實是要指出各地社會普遍將電結他建構成「男性的玩意」、「男性的擅長」(論據詳見原文及參考書目),因此年輕女性(如Ellen)要堅持學習電結他,便難免要面對種種困難,需要打破社會標籤的規範,鬆動典型的性別身份建構。我在文章中想要做的,是將「女性彈電結他」置於脈絡中,點出Ellen從學習結他,到在男性主導的流行音樂工業中突圍,到結他技術廣受認同,這過程為我們提供了年輕女性突破標籤制約的反思空間

或者我,詞不達意。為免,講多錯多,我就此收筆。多謝。

(上文拋出一些憶蓮歌名及歌詞,有心者隨便數數。)

請閱:

邵志明 : 〈新酷兒論:憶蓮美學與黑人音樂〉,《字花》,第14期,2008年6至7月,頁97-104

星期四, 7月 17, 2008

向觀眾招手 與觀眾挽手 — 從2007年觀眾拓展的現象說起

在剛出版的《香港戲劇年鑑2007》(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中,「專題論述」部份有我寫的一篇文章〈向觀眾招手 與觀眾挽手 — 從2007年觀眾拓展的現象說起〉, 先簡述「觀眾拓展」(audience development)的部份學術觀點,以此出發,討論2007年間香港在拓展戲劇觀眾方面的例子及現象,並試探未來的可行方案。全文請參閱《香港戲劇年鑑2007》(頁40-45)。選段節錄如下:

……一般來說,觀眾拓展是指吸引「新觀眾」或培養現有觀眾的看戲忠誠度(loyalty),換句話說是要提高觀眾的「量」(quantity) 和「質」(quality),而不單是游說他們買某一兩場節目的門票。所謂「新觀眾」 是指那些本來不大會看戲劇的人 (包括從未或甚少觀賞的、或流失的觀眾)。觀眾拓展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戲劇,拓闊觀眾層面,並維繫他們成為戲劇演出的長期捧場客,當中的重要手段是要去除那些讓觀眾卻步的障礙 — 包括地理、經濟、心理、社會等各種原因 。
然而,觀眾拓展不應只是從吸引戲劇消費者、增加票房的經濟角度著眼。借用 Kawashima (2000, 2006)的分析框架 ,我們可從四個不同模式去理解觀眾拓展,包括延伸行銷 (Extended Marketing)、品味培育(Taste Cultivation)、觀眾教育(audience education)及外展(Outreach)……
……本文藉2007年的部份案例,並引用前述Kawashima的理論為框架,試圖勾劃過去一年戲劇界在觀眾拓展方面的現象及趨勢 —「融入生活」、「遊走網絡」、「手牽音樂」、「呼朋喚友」、「談天說地」、「走進社區」……
……然而,很多老問題仍然普遍,仍需各方努力解決。關鍵其一是劇團需了解觀眾、了解社會環境和了解自己,認清劇團目標與定位,從而制訂適合劇團的觀眾拓展策略,並與觀眾持續對話,而劇團亦需掌握資訊 (例如市場調查數據),並就現行的觀眾拓展項目適時進行成效檢討及調校。其二是劇團之間應在拓展觀眾方面緊密聯繫,既可交流實踐經驗、分享知識,亦可組成群體(community)共同向觀眾推廣戲劇,培育觀眾欣賞不同風格。可是,知易行難,這建議向來是本地藝術圈的困局 。其三是劇團、戲劇圈與社會各界 — 政府、商界、教育、傳媒、社福機構、其他藝術組織等,應作長期而具策略性的多元互動協作,將戲劇滲入各階層的生活中。其四是政府該制定政策配合……

《香港戲劇年鑑2007》詳盡紀錄了全年戲劇演出及相關活動的資料,「專題論述」的作者還包括林克歡、周凡夫、張秉權、盧偉力、陳國慧、小西、祝雅研、梁偉詩、陳瑋鑫等。現己出版。

註:
Kawashima, N (2000) Beyond the Division of Attenders vs Non-attenders: A Study into Audience Development in Policy Practice. Coventry: Centre for Cultural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rwick
----- (2006) ‘Audienc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Brit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12:1, 55-72

星期二, 7月 15, 2008

購物車男孩在InD Panda國際短片節

去年熊貓太多撞晒衫,今年另一邊換了其他奇珍異獸,正牌熊貓就繼續在夏天浩浩蕩蕩興高采烈。

說的當然是第四屆InDPanda國際短片節。去年我已講過,今年還是要再提,實在十分欣賞搞手Jonathan和Henry的魄力和堅持,一手一腳把這個短片節辦得愈來愈具規模,策展和文案依然見心思,主題多元又編排得有紋有路,百多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短片創意紛呈。實在值得支持。

今年芸芸節目中,我自然要強力推介改編自好友孫梓評詩作、由侯季然執導的《購物車男孩》。去年六月我已在此介紹,等足一年多,終於能在香港看到。《購物車男孩》會在節目Q「生命中的不期而遇」放映,密切期待中。

其他較受注目的節目還有伊力盧馬五、六十年代的短片,安妮華達七二年的短片、朴贊郁和寧浩早期短片、0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得獎短片等。詳情請瀏覽官方網站

星期一, 7月 14, 2008

《我愛樹仔》和樹仔明信片



玩具、漫畫以至插畫向來都是我的弱項,我對這些範疇認識甚淺,對名人名作往往一無所知。所以當早陣子梓評問我認不認識香港插畫家Bubi Au Yeung 和她創作的Treeson,我就只能夠一臉茫然。真好,他們合作的《我愛樹仔》圖文書這個月終於出版了,今天他們還剛在台北玩具展有一場座談會和簽書會。如此盛事,自然要在本部落格推一推。

他們這次的合作比較有趣。Bubi在05年開始創作樹仔,後來被Crazy Label製作成公仔,在不少地方都廣受歡迎,「樹仔迷」遍佈全球。今年首度出書,出版社找來孫梓評合作配上文字,成了這本《我愛樹仔》,兼且還有公仔限量版套裝呢。有趣的是,《我愛樹仔》是中英對照的,那就是說,梓評的作品首度有英譯本! 鼓掌鼓掌!


書還未到手,所以未可置評。各位不妨瀏覽下面的連結,看看《我愛樹仔》相關的文字和圖片。另亦節錄梓評寫的一篇《樹仔,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可略感受一下詩人如何為一個插畫公仔書寫心情,代他從世界各地寄出一張張明信片。在這大雨下不停的七月香港,我們需要這些,願意相信正面的人。

(摘錄自 Lemon Nut: 《樹仔,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簡潔舒坦的筆觸、直白有力的故事,在摩天樓比肩競高的香港,bubi不著眼滿城繁華,反而給出最單純乾淨的世界。在「樹仔物語」裡,那些人與人的相遇,幾近傻氣的善意,此時此際是瀕臨絕種的美德了。而不可或缺的童話趣味,在幾則小樹仔的故事裡更為凝練。幾乎是最短的篇幅,bubi就已經用她的圖/話,製造出一個小宇宙:永恆的自我摸索、生活的態度與反省、彈性極佳的體貼。

使我驚豔的還更是「樹仔的朋友們」一輯,bubi不著痕跡地談及生死、創作、愛情、存在感、孤寂……這一類龐大且難以詮釋的命題,轉譯在其作品之中,保持著高度的均勻,深刻,且毫不做作,偶爾還逸出了哲學的氣味……

這世界從不缺乏負面能量,因此,願意相信正面的人,比如樹仔,比如bubi,比如那些與你我陌生擦肩(卻未被識破)的超人們,是多麼珍貴與堅強。

請瀏覽:

《我愛樹仔》官網 - 可下載MSN圖及桌布
《樹仔,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
《我愛樹仔》內容物
樹仔明信片: (出發前)在香港緘寄
樹仔明信片: 寄自倫敦
樹仔明信片: 寄自日本沖繩(兩張)

以上圖片來自lemon nut

星期五, 7月 04, 2008

六月 ワンダフルワールド


從池袋駅坐上成田特急,我打開ipod裡的柚子,Wonderful World 。剛抵東京的時候沒察覺特急開這麼快,回程時一下子就離開了市區的繁華。久違了的陽光終於降落,而我即將要起飛。城市、小鎮、河流、綠田眨眼間擦身而過,那些剛熟習的日文招牌就此一一掠過。 風景有節奏地往後退,柚子唱得也那麼輕快。六天的行程就此結束。

我上次到訪東京,已是1992年。那時我是什麼模樣呢? 十六年的時光可以怎樣把一個人、一座城,易容變身? 然而,東京、鐮倉都還保留許多老店,數十年來總是堅持同樣的精緻手藝,不理風吹雨打,不為利欲所搖。 也許最美好的,是肯定自己所長,懷著一股痴狂的勇氣,專心致志,在最細微之處雕刻出參天銀杏。

在陌生的街道上踱步,每段街巷都充滿驚喜,從幾丁目到幾丁目,大店小店,各有性格,設計是外衣也是內涵,穩重佻皮,低調浮誇,適隨尊便。拐一個彎,迎來不一樣的鞠躬,不一樣的微笑。也許最美好的,不是一式一樣的商場,不是路標清晰筆直闊廣的路,而是那些迂迴曲折的里弄小徑, 織成那張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私密地圖。

緣份為經,命運為緯, 路牌看不懂,廣播聽不懂,就讓我逐秒拍下風景 。柳暗花明,意料之外的風光才是最美麗的 — 如果有一顆看風景的心。

我反覆聽著柚子新專輯7分鐘的終曲ワンダフルワールド,北川和岩澤的聲音依然清脆動人,他們依然奏著木結他,背後卻有久石讓指揮的澎湃管弦樂,劃開了浩瀚的天地。我其實聽不懂他們唱什麼,只是一直聽到Wonderful World, Wonderful World,我的雙眼就一片模糊。

我獨自搭上ANA航班,飛機遠離東京,奔向香港的那一場八號風球。




六月看的新電影

《母親》 (母べえ/ Kabei – Our Mother) - 山田洋次
Sex and the City 色慾都市
文雀

六月聽的新專輯

Sigur Ros: 《Med Sud I Eyrum Vid Spilum Endalaust》
柚子:《Wonderful World》
Coldplay: 《Viva La Vida》
Yann Tiersen: 《Tabarly》
宇多田: 《Heart Station》
林一峰 X My Little Airport: 《為你含情》
林宥嘉: 《神秘嘉賓》
易桀齊:《有你真好》

六月看的舞台演出

表演工作坊: 《這一夜 women 說相聲》
三角關係: 《勁金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