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一月大概是我近幾年過得最混噩的一個月,應該說,整個一月,我沒有做過什麼在傳統定義下算有意義的項目,花了很多時間做了最終沒結果的事,然後忙著處理很多積壓多年的私人事務。時間快得恐怖。
積壓多年的大工程之一,就是處理我家中約1300張cd。我的房間很小,以往很多cd都被壓著或被重重圍困,我要花很大氣力才能挖出來,然後見到封了塵又懶得清潔,於是又放到一角。這個月我買了新櫃,去Ikea買了很多紙箱,把大部份cd安置好,小部份把膠盒丟掉,把 cd和歌詞冊子用 cd wallet裝好,省很多位置。有一些我覺得永遠不會再聽也不想保留的cd,就預備拿去信和賣 (我知道上網拍賣可能會有好價錢但我懶去做),但求盡量不要浪費。有一些,我知道不可能有人要的了(例如那些很便宜甚至免費的sampler),只好丟掉。
整理著cd,那些相關的人和事,還有過去的自己,又浮現出來。很多cd都是久別重逢,有彷如隔世之感。我打算寫一篇,有關我過去十五年(我的第一批cd在1990年進駐)買cd習慣的改變,譬如店舖、選擇模式,還有談談我的音樂口味是因為那一些人或事而改變。當中一定可以反映十五年來社會環境和文化的某一些現象。
經過這幾天執拾cd的痛苦,以及看見一些自己以前莫名其妙購下的cd而感到心痛浪費之後,我答應自己,買cd前除了要加倍三思,還要堅決向特大或dvd盒包裝的cd說不(除非屬於絕少數至愛歌手)。
此外,說了多年要為房間訂做書櫃和書桌,也終於完成。另外的工程,自然是這個blog。希望這些都是新一年的好開始。
出席了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IATC)首場有關流行曲與香港文化的座談會,雖然我一直有閱讀與思考不少有關香港流行曲發展的課題,可是聽完黃志華先生的講座後,我發現我一直忽視了1974年以前的流行曲歷史(1974被公認是分水嶺因為那一年有啼笑姻緣和雙星報喜),而那時期的歌詞與文化環境對以後的發展其實有決定性的影響。 我想,在以後的日子,香港流行曲歌詞的發展及其與文化的關係依然會是我的主要研究課題。
最近在信報讀到一篇某市場學教授評論香港流行音樂市場發展的文章又讓我非常動氣,作為一個市場學畢業生與文化研究學生兼且跟流行音樂界有丁點關係的我,應該好好寫一篇文章來談談我的看法。的確,最近很多學者或評論人都跳出來想為流行音樂市場找一個所謂方向,我有很多看法,待我整理後再來討論。
一月的新聞還是讓人沮喪的多。從新京報到冰點到google事件,都是一陣陣寒風。然後到了年初三,我們又連續幾天在新聞中,旁觀他人的痛苦。願人人平安。
一月聽的新專輯:Sorry I Made You Cry - The Czars
一月看的新電影:少年馴象師
一月閱讀中的書:
-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董啟章(2005)
- 除以一 – 孫梓評(2005)
- 大好時光 – 張維中(2005)
- 粵語流行曲四十年 – 黃志華(1990)
1 則留言:
恭賀新居入伙,亦十分期望你有關流行音樂的文章。
不顧廉恥的將你的blog在自己家裡公諸於世了:http://crazylegz.blogspot.com/2006/02/blog-post_06.html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