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30, 2025

十二首歌與我的2024

 


十二首中文歌,側記我所經過的2024年。這個我的年度項目,由2006年開始。每年都請容我重提,這歌曲榜單並非音樂評論或X大推薦,而只是透過一些我喜愛的歌曲來記錄該年我是如何度過。關於歌曲,也關於過去一年的心情、經歷、觀點。聽這十二首歌和讀我為每首歌寫的零碎文字,大概也可以摸索到我那一年的生活輪廓。本文會先由第12位開始倒數,直至最後第1 位。文末還附2006至2023年度項目的連結 (2022年事忙沒寫)。


(原文於2025年2月2至5月24日貼於IG @eddyingdust)


12 Pandora — 〈緊急應變逃生法〉

曲: Pandora  詞: Oscar

生活中很多感覺窒息的時候,總是被一堆煩瑣的雜務纏繞,面前總有一座又一座堆滿待辦事項的大山。有時就想什麼都不管,找個地方躲起來,像今年在大銀幕重看的雲溫達斯《德州巴黎》 (1984)裡,Travis徹底消失幾年,或者像雅基郭利斯馬基《扑頭前失魂後》(2002)的男主角完全失去記憶與身份,重新開展新的人生。

但當然我都沒有這個勇氣。要緊急逃生,就只能走進咖啡店、電影院,又或者好好坐下,專注當下呼吸,然後讓想像力飛天遁地,把自己塗上鮮亮的色彩。

//緊急應變逃生法

心態換轉 開心可以揀

打一關 癲一番

放肆當做習慣

枷鎖幾個就地掉爛//


11 The Hertz — 〈瘋子〉

曲: Him Hui & Herman @ The Hertz 詞:Him Hui @ The Hertz 

2024年大幅減少看新聞,或者因為世界太多瘋子在手握權力說三道四,令人頭痛又無力 。

但同時又開始看Threads,好像這裡也有很多瘋子……

所以,也許誰都是某些人眼中的瘋子?。真正要問的問題可能是,如何與瘋子共存,以及我要成為怎樣的瘋子 。

//一天一天的傾側

一點一點的消失

一不經心慣了新正常每日

你叫我笑吧

你叫我跳吧

瘋癲的他變作扯線布娃娃//


10 雷同二友 — 〈一個人行街〉

曲詞:謝芊彤

自少年時代就已經喜歡一個人行街,而且會徒步走非常多的路。但近一兩年,愈來愈沒有意欲在香港散步,我以為是因為年紀大,身體開始抗拒花氣力走遠路。

然而,當我在2024年夏末,疫情後首度重回我鍾愛的北歐,卻又不自覺地重新享受一個人長時間在城市步行。那天清晨才剛搭完長途機抵達哥本哈根,本該舟車勞頓疲累不堪,但我就一整天幾乎沒有停下腳步在市中心遊走 — 逛完丹麥設計博館後,穿越城堡、花園,沿海邊漫步,路過有熱鬧景點、劇院也有靜謐的路徑,直到晚上,已經散步好多個小時 。

所以,平時在香港,讓我更疲累的,不是身而是心 。唯有徹底放下煩瑣工作雜務,專注走自己想走的路,才能好好享受各種人間好風光。

一個人行街,既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旅程,也是用最赤誠的心對城市的回應。

//長年累月堆積的枯燥

未解開點算好

其實今天只想要 通處迷路//


09 許廷鏗 — 〈自然光〉

曲:林家謙 / Robynn Yip / Kendy Suen  詞:許廷鏗

年紀愈大,就愈想把握時光,也對所有在生命中曾經同行的人愈感恩 。2024年,慶幸能夠與不少老朋友相聚 — 無論是相識二十年,或者四十年的 。他們的人生各自各精彩,如同彩色光譜,讓我也沾上一點點顏色。

疫情後的這兩年,都在夏天去三趟旅行,吸收各地陽光 — 一個人在歐洲面對自己與世界,到台北與當地好友相聚,還有帶我媽到日本。

尤其珍惜帶我媽去旅行的時光。畢竟,她就是世界上跟我同行最久的人了。

那幾天在札幌,天清氣朗。我珍藏每一刻共渡的時光,期待下一次的旅程。

也可能只是去到這個年紀,我才真正懂得珍惜伴在身邊的每一道光 — 任何時候,那些色彩、那些溫度、那些真切,都在。

//任何狀況 亦未能絆倒我 

搖搖晃晃

仍舊往外看 天清氣朗//


08 陳凱詠 — 〈間歇性休眠〉

曲:謝芊彤  詞:陳詠謙

在丹麥設計博物館,認識了設計公司Aepenton一系列以現代人身心問題為主題的作品 。架上一排排的玻璃樽,仿似藥瓶又似裝飾品,每個樽都貼上一張標籤,依字母排序,標示各式各樣的現代人課題與身心需要 — Procastination moderation;Pressure relief; Proactivity; Screen-time moderation,諸如此類。從A到Z,據說有三百多款。產品名稱是Bottled Pondering,在官網發售,設計目的是讓人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與自己對話以至改變行為,是一種小工具也是一種小玩意。

日常中太多的疲勞、沮喪、失落不斷積壓。年復年,還是未找到解藥。如果沒有這一瓶瓶即服的藥可用,那就用瓶子上的標籤時刻提醒自己,直視那些困難、傷痛與脆弱,從微小的日常開始改變。跳一場舞,睡一頓覺,問題不會立即解決,但至少有些事情不一樣了。

//面前 無止境的疲勞 

無方針的藍圖 

行不通的每段路

沮喪可以跳一場舞

起碼可以刮一場塵土//


07 陳健安 — 〈當我們返回現世〉

曲:陳健安 詞:Oscar

從漩渦裡走出來move on 是一種藝術 。你都頭暈暈了,到底要往那個方向走?抑或掉回漩渦裡繼續轉圈算了?

有時某個地方某首歌某段新聞某張照片,又會把你帶到某個記憶中的場景 。你只能像陳健安另一首歌〈我很不愛你〉一樣,深深嘆一口氣,然後又呼叫自己,move on 啦 。

飛到多遠也好,有多少人陪伴過也好,終究你都要一個人回到你的現世,選擇你自己的路,繼續朝陽光走下去 。

//仍然是要 回來

返到現世 別做一隻木偶//


06 moon tang — 〈外星人接我回去〉

曲:Hans陳思翰 / 吳林峰 詞:陳詠謙

在芬蘭第二大城市Espoo的EMMA (Espoo Museum of Modern Art),我看見停泊在室外的這艘塑膠飛船 。這個由建築師Matti Suuronen設計的塑膠房子The Futuro於1968年首度面世,是當時芬蘭國內外熱話 。外形像艘怪誕太空船,內裡仿如玩具太空艙,卻五臟俱全,齊備一間住宅的各種設施(雖然睇落好膠)。後來因為石油危機,價格過高,無法如願大舉進軍市場,如今只剩寥寥可數的空房子,散落世界各地 。六十年代太空時代的前衞住屋想像如今成為AI年代的懷舊玩具 。

我們總以為太空船可以帶我們航向未來 。但誰又知道未來呢?當這個太空已經住不下去,你不用等待外星人帶你走。你捲起衣袖,搭起自己的太空船(即使都係好膠),駛向另一個屬於你的太空 。

//讓我開始⾼⾶ 讓我開始遠去
仰望宇宙 我抱著氣球 可否遇到同類//


05 林家謙 — 〈普渡眾生〉
曲詞:林家謙

2024年最難忘的一次觀劇體驗,必然是11月看的特定場域音樂劇場《無憂之旅》 。由大館乘專車出發,走進東華義莊,沿路聽着表演者(包括殯儀業從業員),談生說死,合唱生與死的種種節奏、旋律與問號 。

飾演「導賞員」的演員,沿路拉著放有鮮花的籃子,大部份觀眾一直都不以為意。直到大家走進義莊客廳,觀眾需要躺下,在漆黑中閉上雙眼仔細聆聽獨白與歌聲 ;然後,導賞員引領大家注視那些花 — 花兒已經完成使命,陪伴大家走完一趟,無論有幾多人欣賞過它。然後,垃圾桶打開,花丟進去,桶蓋合上 。

初時不明白,為什麼劇中歌曲大多跟「工作」有關 。後來就逐漸明白了— ”Work”這個字,在物理學上跟能量轉移相關。來到這個宇宙一趟,你的Work,你的功,到底對宇宙的能量轉移了一點點什麼?

Work and Rest。眾生於世,功有時,休息有時。

//隨落葉生根 毋用來悲忿
回望在多少遺憾中普渡的眾生
才覺已得到福蔭//


04 雷光夏 — 〈小說裡的最後一人〉
曲詞:雷光夏

2024年慚愧地沒讀幾本小說。但我還是可以看電影,看故事裡別人的人生 。因為雅基郭利斯馬基回顧展,我在電影院看了十五部他導演的長片,而且有好幾齣還連看兩三遍 ,在幾個月裡走進他「窮風流,冷幽默」的電影宇宙,經歷種種冷暖人生。

更特別的,就是我能在同一年走進現場,踏進他的電影世界 — 在芬蘭到訪郭利斯馬基創辦的電影院Kino Laika,室內設計都滿是他的風格,還剛好看到郭利斯馬基電影劇照攝影師的作品展。此外,還在Helsinki Festival跟芬蘭觀眾一起看《落葉》、望著女主角在映前座談侃侃而談(雖然我聽不懂芬蘭語)、欣賞在《落葉》中讓人驚艷的兩姊妹組合Maustetytöt的現場音樂會、到《落葉》的場景Buenos Aires Cafe喝咖啡、在赫爾辛基街頭漫遊尋找電影的氣味。

虛構與現實,有時彷彿模糊了。

2024年,我看了新片《落葉》四次,1996年舊片《流雲》3次。人生有各種光怪陸離的際遇,《流雲》裡兩度提到「人生苦短」,要喝酒就喝,即使霉運一個接一個,他們還是有尊嚴地活下去。世界很爛,我也很糟,但只要能喝好我的咖啡,編寫好我自己的情節,就好。

//記憶或預言  都消失了邊界
虛構的盡頭真實將上演//


03 方大同 — 〈才二十三〉
曲詞:方大同

2024年春天,我笑說自行安排了「蔡明亮節」 — 在大館看了兩遍他導演的劇場演出《玄奘》、第三度重看前作《何處》兼出席他與學者的「大館對談」、HKIFF期間連看兩次他的新作《無所住》,以至修復版《天邊一朵雲》及所有映後談 。作為一個追隨蔡導三十年的鐵粉,我在香港完成了應做的任務,非常感恩而滿足 。

但遺憾的是,我沒辦法在2024除夕夜飛到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參加那場矚目的「邊哭邊跨年」《愛情萬歲》放映活動 。三十年的緣份,就由1994年走進香港藝術中心看《愛情萬歲》開始 。這是多麼值得記念的三十週年 。

沒有幾多位欣賞的創作人或者偶像,可以在我的人生佔據重要位置超過三十年 。從《青少年哪吒》、《愛情萬歲》到《行者》系列,既見證作品風格的變與不變,也旁觀了彼此的歲月慢行、人間的幾許電光幻影 。

2024年到處都有很多三十年的回顧專題。1994年,我記得有很多美好的電影、美好的音樂、美好的人、美好的事情,走進我的生命。有些離開了,有些還在以各種方式陪伴我前行,從還未上網的年代,走到隨時隨地都用AI的今天。

畢竟那年,才二十三 。

//歲月 眨眼就過了
瞬間 就那樣默默的
上一次看 才二十三
現在的日子沒有那麼簡單//


02 林家謙 —〈喃嘸師感官漫遊〉
曲:鄧百亨 / 林家謙 詞:Oscar

林家謙說過他的聲音本來就不是會受大眾認同的那種,愛聽他歌的人係唔知點解跌咗入佢個frequency。

其實,可以成為多年好友,何嘗又不是因為一些解釋不到的原因,讓彼此的頻率對上,才能累積深厚的友誼?

因緣際會,認識兩位台灣作家朋友梓評和維中,2004年第一次在台北相見。居於香港又不屬文學圈的我,本來就不會跟他們的生活有什麼交集,但可能就係唔知點解frequency剛好同步,於是就這樣成為老best二十年。維中在2008年開始旅居日本,於是過去多年,我跟他們分別在香港、台北、東京相聚,但三人齊集的機會就好不容易。為了慶祝相識二十週年,2024年六月我飛到台北,再次跟兩位老朋友坐在一起,吃吃喝喝,美事傻事無所不談 。

有時想到,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好友,這輩子還能面對面聚會的日子,其實有數得計 。想到這裡不免有點感傷 。但慶幸的是,每次相聚都能非常珍惜與享受當下,盡情投入相見的每分每秒 。時間會溜走,但我們用自己的步法,在每一個現時,好好珍惜與維繫彼此宇宙中共振的頻率。

//見步行步 感覺著
當刻宇宙 開到綻放時//


01 林家謙 — 〈無答案〉
曲詞:林家謙

2024年再訪丹麥,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到訪十多年前錯過但念念不忘的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美術館遠離哥本哈根市區,位於厄勒海峽(Øresund)沿岸,是罕有能將藝術品、建築物、花園與海景融為一體的博物館。我原本計劃由中午逛到黃昏,然後趕及回到市中心晚餐,結果還是逛到晚上,留在博物館cafe晚餐,卻也就意外地體驗到室外雕塑公園的日與夜。

這座由Alexander Calder於1976年創作,名為Little Janey-Waney的大型動態雕塑,紅色的金屬底座站穩在綠色的草地,但上方藍色與黃色的金屬片會隨風擺動。一點點的風速與風向變化,都影響紅、黃、藍顏色的平衡。加上背後天色的轉換,遊人在旁的舉動,你每次回頭看這座雕塑都會是你無法預料的形態。

下午雕塑公園很熱鬧,入夜後人影逐漸疏落,人聲淡出,只有遠遠的海浪聲。我望向大海,想到很多事情,浮出很多問號。身旁一座座雕塑,在微弱光線下,分別安靜地躺在草地上,沒有對話。Little Janey-Waney的黃藍色依然隨風舞動,沒有指引出方向,沒有固定的形態。我看看手錶,要趕火車離開了。我從寂靜的雕塑公園再望一眼夜空下的海峽 — 答案也許只能隨風擺動,而我也只能一直舞吧舞吧舞吧。

//心有很多個如果
驟變幾多個沒可取的答案
並藏於暗裡渡過//


(文首照片:2024年攝於丹麥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由Alexander Calder於1976年創作,名為Little Janey-Waney的大型動態雕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