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應該是近十多年來個人觀影數目最少的一年。這一年,我僅僅看了46部在戲院或電影節上映的中外電影,遠比2005年的59部少, 其中以華語片看得特別少,只看了11部(去年13部),所以這一年決定首度將中外電影排名合併。
1. Cache (Hidden)偷拍(又譯:隱藏的恐懼) /Michael Haneke
請閱: 你逃不了的 – 米高‧漢尼卡《偷拍》
2. 三峽好人 - 賈樟柯
這不一定是賈樟柯公認的最佳作品 (我個人仍深深鍾愛《小武》和《站台》),但卻進一步奠定他作為中國最重要也最優秀人文導演的地位。 賈樟柯的鏡頭依然對準平民的臉。在消逝中的地方,有生有滅,有聚有散。 兩條故事線,這邊丈夫尋找妻子,那邊妻子尋找丈夫,其實都是在尋找消逝中的過去。最後有人決定復合,有人決定分離。 一支舞,一首歌,一個擁抱,在倒塌的樓房前面,在消失中的三峽前面,人所渴求的不過是最原始的溫飽、快樂、愛。你有你拆拆拆,建建建,大人物自有大人物的亮燈儀式,大社會自然有一萬個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論述。億萬小市民的生活,沒有誰來關心的話,還得靠自己的力量來活,靠自己的記憶來支撐。賈樟柯從最底層與最微小的生活細節,真實地也魔幻地,折射出中國在時代巨變中的無盡唏噓。
賈樟柯是華人導演中運用華語流行曲用得最好的,將歌與戲與時代緊緊相扣。《小武》有王靖雯的〈天空〉、《站台》有蘇芮的〈是否〉、當然還有《任逍遙》的任賢齊〈任逍遙〉。看過他的電影以後,以後再聽那首被他選中的歌,總會浮現戲中那個場面,歌的意義已經不一樣。今次,我怎麼可以忘記〈上海灘〉出現的那兩場?「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3. Brokeback Mountain 斷背山 / 李安
這是一部以山和水來書寫時間流逝的電影。人會感覺到時間的流動,是因為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將要永永遠遠失去了。”If you can’t fix it, you gotta stand it” 是一句咒詛,你以為是明智的忍耐卻原來只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逃避。時間如河,你還在猶豫,什麼都快要流走了,你只能像Ennis那樣苦苦追逐那快被河水沖走的煲。天大地大,卻連空氣都有壓抑的氣味,唯有燒不燼的營火能點亮植根在心底的暗夜。也許,人只能靠那些封塵的物件,來釋放自己早已被重重壓著的心,淚水才能如瀑布傾瀉,無法瀰補的追悔才能得到撫慰。兩件永遠相疊的血衣,一張通往世界的明信片 – 來自時間另一端的那山那人那情,如影隨形,卻終究不能再現。
李安輕描淡寫,將極具爆發力的感情起伏與父權的陰影,融和在大自然的美好靜謐之中,卻暗藏多如羊群的意象,不斷延伸也不繼對比,展現人性的深邃。鏡頭恰如其分地捕捉了天地山水的隱喻,也凝視角色們那些無法從容的臉。Jack的母親微笑地取一個紙袋給Ennis,Ennis女兒對父親的包容,如太極推手一樣,將男性社會的頑固與暴力鬆開了一點點 – 雖然只是一點點 。
4. Volver 浮花/ Pedro Almodovar
浮花的美麗,不單因為當中的女性力量。她既像怎麼開也總開不完的花,每開一點點就看到多一點點細緻幽微的情感。她也像浮在時間河的花,無力,無法承受的輕,卻總在互相倚傍之下流過悠悠歲月。有些花有刺,有時心頭有刺是因為還未贖罪,或者還有心願未了。
艾慕杜華將鏡頭集中在六個女性,揮灑自若地展現女性頑強的生命力,一幕幕的驚心動魄由女性的靈巧機智所化解,場場困境由女性間的互助所克服,一首輕柔而熱情的曲子連起三母女的心,將命運加諸她們身上的殘酷溶化。艾慕杜華沒有神化她們,她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每一個人都有軟弱都有說謊都有逃避,但在男權社會重重圍困之中,她們用斑爛的色彩、豐富的情感、坦然的包容,挑戰命運也挑戰自己。從來,面對自己隱藏的悔疚與過去是最困難的。她們因為坦白而釋然、而贖罪。這不只是對女性的禮讚,也是生命的讚歌。艾慕杜華去掉龐雜的枝節,依然保留只此一家的黑色幽默與精準的場面設計,Penelop Cruz 倒抱丈夫的屍身插入雪櫃,以及在河邊告訴女兒土下是誰的一幕,盡展其多層次演技也教人動容不已。
5. Grizzly Man 熊人 / Werner Herzog
這部紀錄片以主人翁Tim Treadwell遇害前自行拍攝的畫面為主要素材,荷索將這些零碎的片段重新整理,加入其後拍攝的訪問等材料,展現「戲劇」張力之餘,也同時突顯現實的殘酷與荒誕,「事實」舖展開來卻帶出多角度思考的可能性 – 人類與大自然、瘋狂與正常、真實與表演、人性與獸性、人為法律與自然法則等等。荒野是Tim Treadwell最原始、最踏實、最自豪,也是最後的舞台,灰熊是他一生最愛的朋友也是最後吞噬他的兇手。看後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6.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在晴朗的一天收檔/ Robert Altman
這部電影應該是Robert Altman的完美句號。拍攝時,他81歲,又剛剛換上一顆17歲少女的心,卻正因如此才能在輕歌曼舞、雲淡風輕又幽默活潑的簇擁下,直視死亡 - 不單指生命的終結,也道出了傳統、生活模式、信念、理想、回憶、青春,時代等等的消逝。於是,種種的死亡都變得有輕有重,有樂有哀。影片上映不久,Robert Altman便與世長辭。「說個笑話 紀念我」大概就是這樣。
7. L’enfant (The Child) 半熟爸爸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簡潔有力的故事,行雲流水的敘事風格,年輕演員樸實的演出,讓電影同時富(仿)紀實性和戲劇張力。男主角愈是漫不經心,愈是一副什麼事都可有可無的表情,鏡頭愈冷漠,就愈教人不安,悲劇感愈重。可是,現實不也是如此淡然而無助嗎,尤其是對於社會上最被忽略的一群?他與朋友搶劫後逃跑至浸在水中的一幕尤其觸目驚心,實感極強。電影最終沒有指著鼻子說教,沒什麼起伏的劇情,沒出現過一段音樂,但餘音梟梟。
8. Vera Drake 地下觀音/Mike Leigh
直截了當的敘事,乾淨利落,演員的臉是吸引觀眾一直凝視的焦點。觀眾眼中大驚小怪的過程,女主角Vera Drake (由演技非常厲害的Imelda Staunton飾演)只當是舉手之勞的善事。這是一個平凡女人把助人任務扛在自己肩上的故事,只是這個任務不為當時五十年代的英國所容 – 為未婚懷孕的窮人義務墮胎。電影對墮胎過程與一眾墮胎者的細緻呈現教人動容。導演一面拍出Vera Drake對生命的熱誠與積極,另一方面從她的家人、朋友(特別是騙她的那位中間人)、墮胎者等的態度以及法律的冰冷,側面帶出導演的人文關懷。沒有簡單的結論,卻有一種對女性的深刻關注。
9. Hawaii, Oslo 挪威有個夏威夷 /Erik Poppe
近年很多這種多線角色多線故事並行發展,互不相干卻又互相交集的電影。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時空的處理帶有強烈的宿命感。角色都有他們的生命。圍繞著生和死,希望和絕望,電影展開緊湊的劇情。以新導演來說,多角色的處理非常到家。也許什麼都不一定是二元對立的,挪威可以有夏威夷,絕望中可以有希望,死中有生,生中有死。
10. Little Miss Sunshine 陽光小小姐/ Jonathan Dayton
輕巧伶俐,卻又直腸直肚地刺刺美國社會主流價值的種種無聊荒謬,縱然不算針針見血但總算向一本正經手握權力的「大人」們扮了個鬼臉。人物設計奇詭得來妥當貼服,喜劇包裝之下,不算煽情的感人場面依然適當地彈出,節奏拿捏準確。
延伸閱讀:
暈塵選2005年12部外語電影
暈塵選2005年3部華語電影
其他在2006年看過的電影:
(依個人觀影日期先後排序)
外語電影:
Shining Boy and Little Randy 少年馴象師
Capote 冷血字傳
Transamerica - 尋找他媽...的故事
Last Days 最後的日子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你·我·他她他
Slavoj Zizek: The Reality of Virtual 虛實遊戲:齊澤克反轉再反轉
The Sun 日之丸
Manderlay 地獄莊園
Paradise Now 立見天國
The Power of Nightmares 噩夢勢力:恐懼政治抬頭
Dead Run 疾走
Don’t Come Knocking 風流債風流還
Dear Wendy 走火溫黛
Who’s Camus Anyway 開麥拉荒卡謬
Match Point 迷失決勝分
The Da Vinci Code 達文西密碼
Crash 撞車
Superman Returns 超人強戰回歸
L’enfer 情獄
Death Note 死亡筆記
United 93 聯合93
The Devil Wears Prada 穿Prada的惡魔
Hana 花の武者
Death Note 2 死亡筆記2 最後的名字
Paris, Je t'aime 我愛巴黎
The Science of Sleep 戀愛夢遊中
華語電影:
春田花花同學會
夢影童年
向日葵
看上去很美
飄
四大天王
伊莎貝拉
千里走單騎
瘋狂的石頭
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