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我們熱衷噓寒問暖,光明正大窺探朋友一舉一動,有意無意設計自己的舞台並天天踏台板,有的無的聊兩句,互問互答,大比拼又大晒冷,多年不見卻仍可親暱如昔,天天彷如共同渡過。
從點到線,連連看,連連看,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彷彿我能夠認識世界上所有人。
想起多年前讀的Malcolm Gladwell著作"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從Facebook想到推動(公民)社會運動或宣傳行銷的各種可能。在Facebook,我們可以發現那一些人是真正的connectors,而他們的角色也該愈來愈重要。Facebook突然教我們一眾著魔,這些connectors自然是功不可沒/罪魁禍首。
我望著自己Facebook版面上那並排的幾十張臉孔,從相識廿載的朋友,到剛剛認識的朋友的朋友; 有些經常碰面,有些卻好久不見甚至素未謀面。
每張臉每張照片背後,自有他/她的故事,那些我知道的故事,那些我不知道的,那些我曾經以為自己知道的。然而, 每張臉,原來或多或少,總讓我聯想起在某一時間點的我,我和他/她們曾經歷過的,「歷歷在目,錄下年鑑」。一個朋友的名字,喚回一段記憶,喚醒自己沉睡了的某一部份。
看別人的臉,原來也在看自己的臉。今天的,或昨天的,或者也有明天的。
也許,Facebook之間的線,不只連起人與人,也勾出了年月日。我在這些線上來回踱步,畫生命線,畫皺紋,畫年輪。
八月,唯一的颱風過後,九龍公園那棵百年樹王倒下了。如果連斧頭一劈畫面也不會飛散,樹倒,歷史仍在。
就怕翻風的一晚
回首貪一眼
回憶急速擴散
……
但我數著年輪 幾圈年輪
已經濕了眼……
《木紋》 (何韻詩)
詞: 黃偉文 曲: 張繼聰
八月聽的新專輯
何韻詩: 《What Really Matters》
陳昇:《麗江的春天》
黃建為:《夏樹的期待》
回聲樂團:《巴士底之日》
這位太太:《是誰》
林子祥·杜麗莎:《仍然最愛…演唱會》
《Festival de Cannes – 60th Anniversary》CD
八月看的新電影
André Téchiné : Les témoins (The Witness) 愛在瘟疫蔓延時
楊紫燁: 《潁州的孩子》·《朱力亞的故事》
八月看的舞台劇
王嘉明導演,前進進《誘惑者日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