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貼於2024年7月16日 Instagram @eddyingdust )
1994年7月14日,《重慶森林》在香港第一天上映。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錯,我就是在這首天率先趕往戲院看的,散場後還跟其他觀眾一起搶那些在戲院的宣傳品。我好像是拿到印了梁朝偉劇照的掛旗。後來,我又買了一幅海報,貼在家中好一段日子 — 有一段長時間,我每天對著海報,沉迷在那個《重慶森林》的世界,有時自言自語,有時放聲高歌,有時村上春樹。
然而,確實記憶會過期,什麼都會過期。我不太肯定上述那段記憶,因為無論掛旗或海報,都早已從我家中消失。其他跟《重慶森林》相關的產品,也許都塵封很久,藏在家中某些不為意的角落。電影本身呢,我可能有重看過一至兩次,可能沒有,不過,這三十年來,與《重慶森林》相關的片段和文字反覆在我的生活當中出現,彷彿已經把電影看過很多遍 (但其實沒有)。
上月去戲院看《重慶森林》30周年4K版。 無容置疑,電影任何一個角度看都神采飛揚,無論演員攝影剪接劇本美指,就是那個年代的自信滿滿,從容自若。三十年後重看那個曾經熟悉的1990年代中環與尖沙咀,有時驚嘆,有時唏噓。而且這次重映能讓這麼多年輕人能在大銀幕看此經典,實在功德無量。
但是,阿May要走,周嘉玲要走,阿菲要走,沒什麼道理但也是人生中無可避免的事。有些電影,在影史也許不會過期,但於我而言,再重遇也只能點吓頭,問候一下,然後已經唔知講咩好。不想再吃曾經愛過的廚師沙律,可能是想轉口味吃炸魚薯條,可能是吃過別家更好吃的廚師沙律,也可能只是,我再不像從前那樣需要這種廚師沙律。
戲院有大量鳳梨罐頭擺設和仿90年代Circle K便利店的打卡點。今天複製了道具場景,把它們攝進手機,也不一定能複製情感。
我想,我的某些部份,就讓它封存在我那個90年代的罐頭裡就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