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在倫敦街頭閒逛時,看見這個”Pay It Forward”的設置。不知道現在冬天時它更能發揮作用嗎 ? 它鼓勵覺得冷的人,在這裡自由拿走帽子、頸巾、外套和手套,同時呼籲有剩餘溫暖的人,把它們留下給有需要的陌生人。無需見面,但可以交換溫柔,傳遞溫暖。
在橫越泰晤士河的橋面,偶然都可發現圖2這樣的一塊牌在腳邊,是撒瑪利亞會寫給徘徊在橋上躊躇的人 — Talk to us, we’ll listen,並附上一個電話號碼。在艱難時刻,有人願意陪伴與聆聽,已經很重要。
近來看的兩部電影 — 卓亦謙的《年少日記》和許鞍華的《詩》,固然有各自要處理的題材。但其中最觸動我的,是關於創傷後該如何自處。兩部片不約而同地都觸及某種”Pay It Forward” — 既是療傷,也是要走出遺憾的陰霾,與同樣受傷的其他人,默默同行,好好陪伴,一起尋找透光的出口。可能是提供一個隨時有人用心聆聽的電話號碼,可能是好好記住每一個年輕人的名字與樣貌。可能是讓更多人認識詩在社會中絕望時的力量,可能是送一首詩給困境中的人閱讀。
世界再壞再冷,都總有可以做值得做的事情。Pay it forward。
(2023年12月7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