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2, 2024

從牯嶺街走到今天這裡 - A Brighter Summer Day...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一一重構:楊德昌》展中,最教我捨不得離開的,就是「略有志氣的少年」展區,也就是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核心的一區。從手稿、分場、繪圖等看見楊導的仔細。雖然早就知道展覽裝置的大概,但見到那張桌子、兩張椅子還有搖動的燈泡,還是感到非常懾人,白色恐怖的審問彷彿就在眼前。兩邊白牆投影的有演員試演錄像也有電影片段。兩邊的投影片段對剪頗有心思,譬如一邊是小明鬧著玩誤開手槍,另一邊是小四假裝倒地,本來兩場是不相關的戲,搭配起來又加多層意義。還有審問張父一場,在參觀者眼前左右兩面近距離巨大地呈現審問與被審問者的臉容。當然,小四和小明的最後對話與小四的一刀,就在我們面前出現,也是一種震撼 — 無論這段戲這幾句對白已看過聽過多少遍。電影的各種道具就攤在眼前,有一種隔世相逢相認的感覺 。


想到那個政治上肅殺而冷酷的時代,想到那些在命運中走進悲劇情節的少年。我們都知道它的英文片名是A Brighter Summer Day — 這個世界也許真的不會變,沒有好到那裡去,但確實,比起那個時代,島嶼已經比較明亮了。





(2023年10月10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