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0, 2007

大會堂劇院之碗仔翅與齋燒鵝

自很多年前的電影節開始,我便一直疑惑,為什麼大會堂劇院在電影開場前,例必要播懷舊華爾滋之類的「電子琴」/「大樂隊」式舞曲。不管電影是何種風格、來自何地,大會堂不理三七廿一,一視同仁播同一系列的社交舞音樂 (有時則會播古典音樂, 已算較好),先帶大家回到七十年代舞廳跳PART茶舞 (又或許這正是七八十年某些舊戲院開場前風貌?),時光錯亂,錯置的節拍與演奏繞樑三小時也足夠搗毀看戲的情緒。

近幾年開始「時代進步」,改播八九十年代華語K歌「純音樂」版,即是那些電腦仿管弦樂團仿色士風悠揚鏗鏘演奏的十大金曲(好了, 我得承認,當中或許有一些真樂器),一首接一首,驚你唔知隻碟網羅n首港台巨星everlasting love songs。

今年看法國電影節,開場前又來〈讓我歡喜讓我憂〉等等慌死大家唔識跟住唱的國語經典演奏版(嗯, 現場的外國人應該唔識唱)。

印象中,其他康文署場地放映電影前播的音樂,基本上也是長年累月機械式動作按製出來的罐頭,只是沒大會堂般滋擾 (文化中心一般播古典音樂或「電影金曲古典版」)。

文化場地的管理,聲音環境/soundscape 理應是重要一環。現在康文署從場地周圍到場館內的音樂播放,明顯是求求其其,是但有些歌仔播就算。我們大概不能奢求場地管理者懂得選擇適當的音樂來配合不同的展覽、演出、電影,以營造氣氛或加強效果,但總不能容許亂播的歌來打擾我們欣賞節目的情緒吧。

我不是說地道懷舊舞曲或華語K歌有什麼不好。它們在適當的時候自有其美妙之處,我有時也會想起它們,心裡跟著哼跟著跳。

也許這些旋律本來是極品,但版本也有高低之分。那些粗糙的演奏版不過是碗仔翅與齋燒鵝,換了材料就是另一種東西另一種味道。

好的,碗仔翅和齋燒鵝也可以很美味,很有地道特色。但總不是法國餐前菜的最佳選擇吧。

4 則留言:

說...

可能是版權的問題吧?
如果要襯托不同的氣氛,一來要找人來選歌,二來需要大量的音樂,那要花很多錢在版權費之上。
至於版本質素的高下,也是同樣的問題。畢竟大會堂不同於街邊時裝店,不能隨手拿一張mp3出來播。

暈塵 說...

謝謝留言。不過這恐怕跟版權沒關係。

場地付的(背景音樂)版權費是根據場地類型、大小和音樂對場地業務的重要性等而定,一般是以年費算,播什麼歌並不影響場地所付的版權費。詳情可參考CASH及IFPI (或 PPSEAL)網頁。

其實也不需要很大量的音樂。有心選的話幾張CD就夠 (也可邀請本地音樂創作人提供),也不用如時裝店趕潮流, 只要不是亂點仿製罐頭就是。如果選不到的話,其實也不用播 - 電影是主菜, 我寧願沒有頭盤。

匿名 說...

這麼一說
讓我回想一下台北金馬影展放映前
電影院有放音樂嗎?
嗯...
印象不深
應該是沒有任何音樂

一般電影的放映呢?
竟然也沒印象
會放流行歌的話
好像多半是西洋的
但 大部分的時候
應該都來不及放歌
因為我們會播很多無聊的政府宣導短片
市政府、行政院、新聞局...等等
告訴你政府有多棒
台灣經濟還是好得不得了之類的..

暈塵 說...

紅標中:

哈哈 幸好我們政府還沒有要求在電影開場前播放《始終有你》或《心繫家國》。